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人在草木间> 玉垒浮云变古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玉垒浮云变古今(1 / 2)

1948年4月底,□□中央在发表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发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当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通电认为,□□的号召,"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事关国家民族前途,至为重要。全国人士自宜迅速集中意志,研讨办法,以期根绝反动,实现民主。"从1948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陆续离开香港和南方大城市北上,进入东北和华北解放区,"愿在□□领导下献其绵薄",同中国共产党一起进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贫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改。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那时我国已有一亿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从当年冬开始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冬,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4 600万公顷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料。

失散已久的陈静轩在这个时候有了眉目,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进行人口普查,这个时候流落在龙潭村的陈静轩也被登记在册。原来陈静轩当时因为炮火轰隆,十分害怕所以跟着躲避的人一起逃窜乱跑,等他回过神来却已经不见了父母和哥哥姐姐,在陌生的地方,四处找寻不着的陈静轩饿得发慌,嗷嗷大哭,看他可怜的老人想起了被炮火炸死的小孙子,将自己的馍给了他一半,无依无靠的陈静轩就此跟着逃荒的老人一起投奔他在山里的亲戚,只可惜颤颤巍巍的老人也没熬到奔赴亲戚家的一天,就在路上撒手人寰,他给这个可怜的孩子指了一条生路,让他去投奔,就这样去与他可怜的小孙子在天上相见。在经历过炮火、饥饿、死亡各种难以想象的□□和心理痛苦之后,陈静轩仿佛一夜长大,他将老人埋在一个干涸的沟壑里,抹抹自己已经流不出眼泪的眼睛,在跪下磕了几个头之后,头也不回的奔赴那个有一线生机的地方。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你们在哪里啊?在心里呼唤和悲鸣的陈静轩一路找寻,一路艰难的寻求生机,就这样流落到龙潭村里来。山里人靠山吃山饿不死人,平原丘陵遇上天灾就是野草都不够分,谁也不知道啥时候冒出来一个黑黑瘦瘦的小男孩,给口饭吃就干活,干活还卖力,吃饭也不讲究,野菜红薯都吃的很香,山里茶人秋天除草,春天采茶,他就干完这家干那家,靠着勤快能干竟也在一个素不相识的山村勉强活了下来。

陈子美通过人口清查造册,找到了已在龙潭茶村安居的弟弟,母子三人相见自是紧紧相拥。看到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小弟弟现在如此的机灵能干,陈子美很是欣慰。反而是甘佳人忍不住泪如雨下,摸着儿子粗糙的双手,看着他黝黑的皮肤,甘佳人想起了早逝的丈夫,不禁阵阵心酸,这个丈夫最疼爱的孩子,在离开父母的怀抱,吃了多少苦啊!陈静轩摇摇头,“妈妈,别难过,我没吃苦,他们都很好,对我也很好,我在这里吃得饱穿得暖,也没有斗争,真的很好。”陈静轩像小时候一样窝在自己母亲的怀里,只是这个小时候那么宽大那么温暖的怀抱是如此的孱弱,如此的让人心碎,陈静轩看着消瘦、憔悴的母亲,忍不住把他抱在了自己怀里。三人去将当年草草掩埋的父亲重新启土,埋在了祖父的身边。看着沉稳的大哥和娟秀的二姐目标坚定的去实现他们的理想,心思朦胧的小弟也决心投身农村,在这个交通偏僻、山清水秀的山村里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建国初期,国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标,一是对制度的改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