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家里吃午饭的里正,突然觉得鼻子有点痒。 他放下筷子,揉了揉鼻头:“最近鼻子老痒,是不是谁在念叨老夫?” “马上秋收了,看着庄稼的长势,想必都高兴得很,一高兴可不就念叨你了。”他夫人笑吟吟地接了句。 里正立即眉开眼笑:“今年怕是我做里正以来最好的年景了!” 凉风习习中,秋收如期而至。 不出里正所料,今年大小洼村可以说是迎来了大丰收。 无论是高粱、粟米、大豆等杂粮,还是萝卜、白菜等冬菜,都破了历年来最高的亩产纪录。 粮食大丰收,引来一波又一波鸟雀啄食。 大人扎稻草人、孩子拿着竹竿赶鸟雀,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那又怎样?心里好啊! 各家各户累并欢喜地在丰收的田野上劳作,人人脸上都带着笑。 同样的亩数,产量比往年多出好几石。 搜读小说https://m.suduso.co 有些大家庭一直没分家,四代乃至五代同堂,多达三十亩地的粮田,经过悉心学习、辛勤耕耘,一下子多出四五十石粮,可把他们高兴坏了。 都说要感谢里正、感谢孟瑾媳妇。 徐茵听狗蛋娘说了一嘴,担心大伙儿真的涌来自己家感谢,这阵仗太大她吃不消。 况且她可不是白帮忙,等大伙儿吃上新式肥种出来的粮食,她能收到一**能量点奖励。 这不,秋收结束,天天有能量点到账的叮叮提示声。 “阿瑾,粮食收进仓房了,接下来地里暂时没活,不如我们乘船去州府玩几天?” 崔孟瑾知道她想找一种名为莲藕的水生作物,据说跟芋头一样,既能当蔬菜又能当主食,想买回来种在自己家湖塘,岂会不同意她的提议。 两口子一拍即合,一个去找里正开路引,一个在家收拾出行物资。 家里的鸡鸭猪以及院子里的菜,托交好的村民照看。 等里正家被上门道谢的小洼村村民差点踏破门槛时,徐茵两口子已经背着包袱,来到县城外通江河的码头,准备登船去州府了。 小洼村的村民们在各自族长的带领下,感谢完里正,正要前往村尾孟瑾家,却听里正说:“孟瑾两口子不在家。” “不在家?是上山砍柴去了吗?没关系,我们可以等。我们就是想当面谢谢孟瑾媳妇。” 说话的是小洼村人口大户的小儿媳,她手里提着一篮鸡蛋。 还有一篮送里正了,这一篮是要送孟瑾媳妇的。 如果没有孟瑾媳妇,没人知道施个肥还有这么多讲究。 里正摇摇头:“不是上山,是出远门了。” 这话一出,别说小洼村前来感谢的人,本村村民除了狗蛋、铁娃几家以外也都很纳闷: “孟瑾带着他媳妇出远门了?可他媳妇娘家不就在梅花村吗?除了去丈母娘家走亲戚,还能去哪儿?” “他们去州府了。孟瑾农忙期间干活太猛,孟瑾媳妇担心他腿伤复发,趁农闲带他去复诊。可老御医听说云游去了,不在县城,他们便想去州府找那边的大夫看看。” “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么说孟瑾家的还挺关心孟瑾的。” “那可不,她当家男人,她不关心谁关心?” 既然人出远门了不在家,小洼村来送礼的这波村民,只好提着没送出去的礼打道回府。 跟在人群后头看热闹的崔氏,此时赫然有种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的肉痛感。 她方才就在羡慕里正,这么多人提着东西上门感谢,收礼怕是都收到手软了吧? 万万没想到,她那个傻大儿,本来也能有这样的待遇。 结果出远门了! 什么时候出门不好,偏偏挑在这时候,白白把本该到手的礼物拒之门外! 崔氏真不想承认那个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木讷得要死、直愣得不会说话的大儿子是她亲生的。 真不想承认! 至于里正说的去州府复诊伤腿,崔氏却是半点没放在心上。 县城治完腿回到村里,足足养了一百多天,还能没养好?滚刀肉儿媳妇就是瞎担心!再不就是嫌钱多想霍霍! 一想到县令赏赐的五十两都捏在儿媳妇手里,崔氏捂着胸口一阵肉疼,这个家当初真不该分! 徐茵此刻在南下州府的客船里。 前往州府的船客,大部分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少数是州府求学的读书人,几乎都是男子,独行女子一个都没有,像他们这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