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二章(2 / 4)

/br> 与他打配合的新任苏州知府况钟,江西靖安人,亦是深受杨士奇赏识,亲自提拔,上奏选出来的。 (他还是杨溥的朋友、被蹇义推荐过)

他们是心腹中的心腹,信任中的信任。】

杨士奇成了众人的关注点。

杨士奇则心酸在想:自己的这两个老伙伴的名字,为何就如此普通。不然,为何直到现在,依然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这灵堂之内,独木难支?

明明这周忱、况钟,听上去都是我们三杨同气连枝,共同看好的人,怎么最后,其他两人徐徐隐身,变成了我杨士奇独自在为自己的同乡代言。

【这批人在江南地区都是超长待机,况钟反常规的待了整整13年。松江知府14年。周忱呢,长达22年。

他们写下的奏疏,留下了极为宝贵、详实的15世纪初,苏州地区百姓的困境。

如:朝廷下派造船备倭,一艘300-400料的小船,那些里长却让一万人交银3钱,凑出整整3000两银。

——嘉靖10年的物价,一艘楠木400料战船,木头原材料+工人工资共220两。然而头头们掌了钱后,却不造船。

相当于,朝廷施恩,他们截留。朝廷有某种需求,他们以此为借口过量征收,然后借机进行大量的土地兼并。

朱棣又是个特别能折腾的人,这些鱼肉乡里的粮长们不知道找到了多少乱七八糟的借口。什么军需啊、颜料啊、驿站马匹啊、布匹啊……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老朱打死了一批旧的元末土豪,新的大地主们已经在这四十多年里借由明朝逐渐发达的货币、商品经济茁壮成长起来了。】

大家看向朱元璋。发现朱元璋再一次变得凶神恶煞了。

朱棣:"……这不能全怪我。"

他无力道: "这事情总的干啊!那时大明百废待兴呐,我得再造大明!"大家: "?"你是真敢说啊。

老朱恨恨道: “你,想必是想要拉拢那批江南人的心,让他们

为你所用,刀子就不够利,早说了,你的刀子不够利,他们就敢在你头上拉屎!"

朱棣:

【周忱、况钟等人还报告了一件更让人忧心忡忡的事。

太仓一城,洪武24年有8986户,宣德7年,竟然已经逃到了只有738户!仅8.2%!而这738户,需要负担8986户人的税收!

可怕的是,这还不是个例,况钟报告苏州府造册人数和实际人数差距有10万户之多。仅宣德6年招抚的逃民有37993户,占全体户数的1/10。】

别说,大家听到这里,都听傻了。

他们忙道: “那其他人呢?其他人都去哪里了,总不可能就这样直接消失了啊!”

郁新算了一算,面色大变: “若是本来每人只需要交一石的粮,现在,每人需要交12石的粮,整整翻了12倍,这如何活得下去?如何不出乱子?"

【人都去哪里了?

周忱深入追索之后,给出了7个流向。

1、大户包荫

心甘情愿的去给大户人家当义子,当奴仆,当役使。然后大户人家借他们的户口,分散自己的田地,肆无忌惮的钻国家空子兼并土地。

——农民阶级的利益诉求和阶级涣散使得其容易被支配。】

大家发现,自己有点听不懂了。

原本他们可是自以为抓住了阶级的主要矛盾了。但现在,他们发现,又出了新的词。什么叫做阶级涣散?

"不过。”茹瑞思考着, "上头只把佃农归入了无产阶级,连自耕农都没有放入。那么,咱们说的富户,虽是农民,却应该算是小地主吧。"

"按这样来说,”郁新也道, "这农民内部,也不能一概而论,他们既有可能是地主阶级,也有可能是无产阶级,这地主阶级和无产阶级,是相互矛盾的啊。"

老朱恍然了: "给他们一块地,他们就立刻从无产阶级变成了地主阶级!"但他又糊涂了。

“但不给他们地,他们就一直那么苦啊。难道这无产阶级就是要他们一直那么苦吗?感觉和后辈的思想观念肯定不太相符啊。至少后辈看着,吃得饱,穿的暖,还能读书,怎么就自认

是无产阶级了?"

【大户许以小利,他们就跟着去了。不但跟着去,还会被忽悠着一起用武装暴力对抗政府。

宣德6年,常州、镇江、应天府等地的农民在土豪们的组织下集体抗税。宣德9年,常州无锡冲击县衙的“贼众”,高达整整5000人!

你看不出他们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只看得出他们跟着迫害自己的地主阶级去反抗另一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