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 第115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何不潇洒走一回(17)(2 / 2)

,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