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武侠修真>剑舞春秋> 清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清明(2 / 2)

“…………”

沈仪语罢才听明白无疾说了些什么,方知误会,顿了顿,面不改色地无缝衔接道:“哈,开个玩笑。无、无伤大雅。”

三个人一同尴尬,于是默默达成共识,此事翻篇不提。

回依兰园的途中,气氛仍有些微妙。阿越止不住去回想,一路上抓心挠肝。

如果她没有记错,那香气又究竟是怎么回事?

趁沈仪不注意,她拉过无疾问:“你昨夜有没有闻到什么怪异的气味?”

无疾摇头:“怎么了?”

“……没事。”大约是醉酒出了幻觉吧,她心想。

经历这次教训,她以后若再嘴馋,只准自己尝一点点就行,再也不敢喝大了……

-

晨间还晴朗的天幕,到了午后忽地阴沉下来。城外刮起冷风,河面波澜相撞,水流加急。逆行而上的渔船不得已停靠岸边,渔民打扮的伤者上岸拦下了巡逻士兵,片刻后,马蹄声匆匆掠过郊林,直往军营东门而去。

祝黎正着手改进兵阵,原打算再对布防做些调整,结果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心神。

密探来报,公子行踪暴露,遭杀手伏击,所乘客船失事,沉入河中……

今日黎明时分,数具尸身已全部被相爻城军捞出,其中已确认身份的,竟是前任相国之遗体!

虞王怀十年,三月初一深夜,玉阳君闻天阔因这场意外,不幸溺亡于沄河,享年五十二岁。

祝黎收到这惊天噩耗,来不及多想,立时书写密信,命亲卫火速送往玉阳,随后他便动身赶去了相爻。

当日傍晚,上将军张鉴入宫呈报此事。虞王闻讯,未惊未怒,似在意料之中,反而感念闻家三代为相,闻天阔更是尽心辅佐先王,操劳一生,立功无数,乃国之重臣,如今骤然逝世,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张鉴极力主张召见闻琰,彻查内情,虞王思量再三,不知出于何故,最终驳回此议,不愿再追究,并且下令封锁消息,秘密送还遗体,几日后昭告全国,玉阳君因病而逝,寿终正寝。

公子谦的尸体并未找到,王室基本确定其已侥幸逃脱。线索断在了此处,无法再追查下去。祝黎得知后,暗自松了口气。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本应举国轰动的变故,竟然就这样被无声无息地压了下去。

两方势力初次交锋,除牵连一位重臣丧命之外,无甚结果便不了了之。

后世正史并未记载此事,就连闻琰的传纪中也未有提及,只言其叔父闻天阔病逝于虞王怀十年春。

阿越收到玉阳君的死讯,已是三日后了。

逐风来告知她时,她差些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差错,怎么也想不通那位待人友善的前辈会这样突然地就离了世。

可事实确是如此,人世无常,生死难料。

她念着闻天阔雪中送炭的恩情,却不料初遇便是最后一次相见,往后再也无法报答他,这份遗憾只能就此埋藏于心底。

许多年后,当她再度回到虞国,踏上玉阳的土地,第一个想起的不是闻琰,而是那位早早故去的老者,尽管当时已经记不得他的音容笑貌。

那时的她不禁设想,如果当年不曾发生这样的事,如果闻前辈如今仍然健在,那么现在的闻琰,会是什么样子?会一直是曾经那个风流不羁的少君吗?

没有人知道。

过去无法更改,未来亦不可预知。

那时的她也才恍然发现,若冥冥之中真的有所谓的命运与每个人紧密相连,那么或许早在很久以前,某些鲜为人知的结局,就已经被注定。

事发之后,闻琰遣散家仆,孤身一人披麻戴孝,免冠赤足,入宫面见虞王,虽是请罪,言语却冷峻不恭,多有不敬之处。

王怒斥其胆大包天,几欲将其下狱,幸有祝黎等人相劝,才得以开恩。只是闻琰自此被罚拘于封地,从今往后不得踏出一步。

闻琰则似乎得偿所愿,置众人的谴责与劝诫于不顾,叩谢王恩,漠然而去。一如七年前朝堂之上那般决绝。

那时他求学归来不久,意气风发,满腔热忱,本欲为国效力,却遇闻家失势,遭党争倾压。三年前战死沙场的兄长闻珞更被小人诬陷为逃兵。闻琰遂一气之下辞官离都,随叔父回了封地。

如今再次痛失至亲,他只想远离所有纷争,永永远远不再被卷入其中。

阿越托沈仪照顾无疾,顺便请他监督无疾练习新学的剑法基础,随后她与逐风等人从宣城出发,在相爻同祝黎会和,一起随行护送闻琰扶柩回乡。

这年三月山花烂漫,满国春景绚丽,唯独玉阳失了色。清明前后,接连数日霡霂蒙蒙,不见晴天。

棺椁已下葬,闻琰在墓前长跪不起,明明是雨停回暖之日,他却觉得阴寒凉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