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北宋大法官>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三足鼎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三足鼎立(2 / 3)

必要上,我这一进教室,不是老师,是敌人来着,倒不是我怕他们,但是我图啥,闲着没事,跑去与他们吵架。” 司马光一摆手道:“这已经没得商量,下堂课你是必须得上,这事你要不说清楚,可能麻烦更大。” 张斐郁闷道:“但我就准备一堂课。” 司马光道:“那你现在就给想,我去安排课程,尽量帮你拖延。” “哎幼!”张斐一捂脸,“司马学士,你说我们这是不是闲得慌。” 司马光心情很纠结,其实张斐这个想法,他是比较认同的,提升律学的地位,但是吧......这玩得大了一点。他也是欲哭无泪,“我哪里知道你会弄个法制之法出来,这学问我现在都没有理解透彻。” 许遵深表认同地点点头。 他方才赶回来,就是想跟张斐讨论讨论。 这个观点实在是太稀罕了。 百家之中,就杨朱提到过,但问题是杨朱没有留下着作。 “也许这是因为我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吧。”张斐挠着头,“我再想想看,到时该怎么圆。” 圆? 天呐! 司马光头都是大的,不禁叮嘱道:“好好想,仔细想,下课堂你面对可就不是那些学生,而是王介甫、富公他们。” “啊?” “这是你自己闯下的祸。” “要是司马学士不让我去的话......!”张斐幽怨道。 司马光张了下嘴,可心想,这小子就跟驴一样,你不抽他一鞭子,他也不会动得。转而道:“你也知道这刑不上士大夫,要是出事的话,老夫肯定是没事的。” 张斐惊讶道:“司马学士,你...你不保我吗?” 司马光哼道:“我保你什么,出了事,我自己也有责任,不过我最多是去地方当官,你可就不一样了。” 张斐面色一惊,“呃...这从九品下算不算士大夫?” 司马光笑道:“你说呢?” 张斐点点头:“我也要当士大夫。”心里却补充一句,要是当不了的话,我就弄法制之法,将你们都给拉下来。 司马光再三叮嘱之后,他便急急赶往国子监,因为张斐的下一堂课就是定在明天的,谁敢让皇帝等。 可人家皇帝也不会等。 皇帝早就来了,只不过是在许家,司马光刚刚走,许止倩还未来得及问个明白,张斐就被赵顼给叫走了。 他跟张斐向来是单独谈,许遵父女老老实实待在张家。 见到张斐,赵顼便笑问道:“此事是你早有预谋吧?” 张斐嘿嘿笑道:“到底是没有瞒过陛下。” 赵顼为什么知道这一点,就是因为张斐曾跟提过那权力的笼子,但听完富弼的解释后,他觉得这笼子好像有些大,不太可控,于是就问道:“你是何打算?” 张斐回答道:“欲求三足鼎立。” “三足鼎立?”赵顼诧异道。 张斐笑道:“陛下一定与王学士和文公他们谈过这事吧?” 赵顼点点头。 张斐又问道:“他们的表态是否有些纠结,是既不赞成,但又不明确反对?” 赵顼好奇道:“你如何得知的?” 虽然文彦博提过一嘴,但也只是表达顾虑,态度不坚决,至于富弼、司马光、王安石,则是保留态度。 张斐笑道:“王学士的新政,显然是更偏向法家,而文公他们则是要坚守儒家,我的法制之法是有别于此二家,也不可能被二家吸纳,必将成为第三家。 如果儒家彻底否定法制之法,儒家减法制,得到的就是德治,意思是不言而喻,就是要捍卫士大夫的权益,王学士必然会以此来攻击他们。 因为法制之法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而文公他们是提倡藏富于民,如果他们要否定这个权益,不就是所谓的藏富于民,就是在藏富于士大夫,而非天下百姓。 而王学士要否定的话,也有悖于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念,你否定百姓捍卫自身正当权益,那大家就会猜想,你到底是想干什么。” 赵顼稍稍点头,又问道:“即便如此,意义何在?” 张斐道:“这思想不同于其它,如果只是两派相争,陛下要文治武功,就只能选一派,不是黑,就是白,而法制之法是可以同时制衡住他们,陛下便可择优而取,无须瞻前顾后。” 利用思想来左右权力之争,这也属帝王之术,可以说是赵顼的专业,思索半响,他就问道:“他们难道就不会用法制之法来对付朕?” 张斐也思索一下,道:“他们不太可能会利用此法来对付陛下,但是陛下可能需要自己约束自己。” 赵顼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解释道:“因为文公他们是不可能放弃儒家之法,而王学士也不可能放弃法家之法,只要陛下不反对法制之法话,就极可能会出现三足鼎立的情况。问题就在于,陛下既然不反对,但又不以身作则,那他们肯定就会以此来攻击陛下。” 赵顼眼中一亮,旋即沉吟不语。 思想是革新保守两派的核心利益。 要是没有儒家思想,这保守派都拿不出反对新法的理由,他们就不可能会去支持法制之法,他们都不支持,就肯定也不会用法制之法的学问去限制皇帝。 如果他们敢这么做,儒家之法就废了。 这个本来是要限制皇帝的,但他们又肯定不会用。 那么皇帝就可以反过来,利用法制之法去制衡儒家之法。 其实主要是儒家之法,虽然儒家有利于君主统治,但现在不太不利于富国强兵,赵顼要文治武功,必须要压制儒家之法。 哥要打仗,你们却要藏富于民,那还打个蛋。 而法家之法,其实对于赵顼是最有利的,但问题是儒家之法实在是太强盛,法家之法没有太多出路,百姓都不会接受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