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还在调查郭煜的案子,郭老夫人这几日茶饭不思,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余氏害怕她出问题,整日都守在她跟前。
京城这几日天气不好,春雨一场接着一场。
叶知秋推开窗,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雨滴混着泥土的香气敲在窗沿上,让人慢慢静下心来。
然而静下来之后,她又想起了郭煜的死。
年后这几个月,许是因为早出晚归,她并未见过郭煜的面,没想到再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竟会是这样的情景。
她与郭煜相处不多,虽说他后来变得与初见时判若两人,但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她并不会对此过多评价。
所以一想到那样年轻的一个人就这么死去,心里还是有些惋惜。
思及此,她叹了口气,回身坐到妆台前。
铜镜里映着她的脸,发间银簪精美耀眼,她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了之前郭煜送给她的那只匣子。
她起身去箱笼里翻找,在最底下看到了它。
枣红色的木匣子,夹有黑色条纹,看着颇为贵重。
从姚安回来之后,郭煜曾想要把这只匣子送给她,但当时却被她拒绝了。直到过年那几日,郭煜以送年礼为由,将这只匣子塞到了她手里。
她打开盖子,红绸布中间放着一只细腻通透的翡翠镯子。
她将镯子拿出来,对着外面略显暗淡的光线看了看。
当时郭煜塞给她的时候,她虽说不好意思再拒绝,但还是拐着弯和他表达了自己婉拒的意思。他应该是听懂了,只说这是为了感谢这些日子在太傅府收到的照顾。
她收下后曾打开看过,无论是质地还是成色,这只镯子都是极好的,也确实是郭煜这样的身家能够拿出的东西。
叶知秋叹了口气,思绪一时恍惚,手没拿稳,匣子掉在了地上。
她吓了一跳,弯腰去捡。
然而就在手指快要碰到的瞬间,她忽然发现匣子的底部被摔得掉了下来,里面竟然夹着一封信。
她倒吸一口气,赶忙将匣子和那封信一同捡了起来。
她将匣子翻过来一看,发现原来它的底部有一个夹层,这封信就被藏着在这里。
叶知秋看着那封信,发现它不是简单的信纸,而是前几年京中非常流行的水纹宣纸。折起来的这一面透出一团红色的印记,应该是落款处的印信。
她眉头紧皱,虽不知这是什么,又为何会被藏在这里,但她的直觉告诉她,郭煜可能交给了她一件重要的东西。
叶知秋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而后轻轻地将那封信展了开来。
纸上只有寥寥数语,但落款处的印信却让叶知秋的呼吸落了一拍。
“卓雄之印”。
这四个字瞬间如同鲜血一般布满了叶知秋的视野,她不得不将目光移到窗外,才能暂时将那些血色掩去。
“卓雄……”她嗫嚅,仿佛失去了力气。
她没有见过卓雄的私印,但她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如果是假的,郭煜不会将它藏得这么隐蔽,还辗转交到自己手上。
可他为什么要将这东西交给自己,难道他那时就已经知道自己会出事了吗?
叶知秋想不通,所以她又重新将目光落在那封信上。
“愿与廊州郭氏结好,共赴锦绣前程。”
信中只有这一句话,叶知秋低声重复了几遍。
窗外猛地打了一声响雷,电光石火间,她忽然想通了一些事。
所以是卓雄找到郭家,用帮助郭煜考取功名的条件来换取郭家与其合作,才会有这封信的存在。
他信中称呼为廊州郭氏,也就是说在郭煜来京之前,卓雄就已经派人去找过他们了。这封信也是因为害怕郭家不信任被派去商议的人才写的,落款处盖了他的私印,足以让郭家人相信确实是卓雄想要与他们合作。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郭煜在后期开始沉迷京城繁华,而将读书抛之脑后了。
一切都因为这封信被连在了一起,叶知秋感到惊讶的同时还是觉得有些不对。
如果这封信是真的,那卓雄为了兑现承诺,应该帮助郭煜考取功名才对,就算夺得一甲会有些招人耳目,但也不至于让他落榜啊?
可事实就是,郭煜不仅落榜了,还因为难以接受,一时情绪激动猝死了。
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卓雄想要看到的,所以这之间是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
华长安派人将信送到京城之后,便开始大肆散布将要押送洪继业回京的消息,被洪继业坑害的百姓和士兵对此都欢欣鼓舞,在他们离开那日,还到街上去欢送。
贺阳官府派了五十府兵送他们离开,直到两日前,他们与前来接应的庆阳军遇上,那些府兵才原路折返。
之后他们便一路沿官道行进,在今日到达了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