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的十二月,天空湛蓝、高远,阳光是蜜糖色的,季风吹拂着树叶,带走了夏日的潮湿与闷热,气候宜人得似乎人间与天堂的界限都朦胧起来。
车窗打开一点点,李斯斯看向窗外明媚的午后,微风轻轻滑过脸庞,她慵懒地撩开被风吹乱的头发。这样美好的天气,连奔波去剧组的路途都仿佛是度假。
她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风景,每一次都觉得还是家里好呀。但她其实是在国外出生的,十来岁才回国定居。
听闻李女士发现怀她的时候,慌乱之下,因为需要避人耳目,第二天便决定出国。在国外,李女士甚至低调地开始又更加低调地终结了一段婚姻。
李斯斯也确实记得小时候她是有位父亲的,只是不知道哪一天就退出了她和妈妈的生活,她也没怎么在意。李音兰结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给她一个齐齐整整的家,后来因为仅有的一点感情耗尽,就迅速了断了这事儿。
再之后,母女两在国外生活了近十年,李女士集齐了半打影后,有一天晚上一边热牛奶一边对她说她们差不多该衣锦还乡了。
她懵懵懂懂地点头,反正妈妈去哪里她就去哪里呗。
回国之后,李音兰行程更加繁忙,一拍板决定把她送到学校去——在此之前她几乎没正经上过学,大部分时间都跟着妈妈在剧组接受私人家教授课。
也因为此,她在学校并不合群,她不习惯跟着一群人按部就班地学习,也不大交得到朋友。兴奋又无畏的少女们撺掇她放学后一起去城市的另一端听一场炸裂的电音演唱会,她却宁愿在声画脱节的默片里度过一个夜晚,况且还需要练习埃尔加的曲子。
斯斯,你是古典女孩呢,还有,你妈妈是那位上个世纪的影星吧。
不止一次听到大家如此嬉嬉闹闹地打趣。这种时候她都会默默抿唇,收回那些想同小伙伴们分享她永远的、唯一的偶像——李音兰女士的心情。
她变得不爱交朋友了,独来独往更自在些。
学校给她的唯一乐趣是试图并得到第一名的位置。她顺利升入第一中学读高中,以第一名的成绩。
刚入校那会儿,会有人,不认识的人,笑眯眯地跟她打招呼:“嗨,第一名。”
除此之外,她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女高中生,哪怕足够优秀,但性格并不张扬,如花般娇艳的容颜还未绽放,所以并不那么引人注目。
迎新晚会,因为琴拉得好,被老师安排上台表演节目,是大提琴与钢琴合奏约翰·帕赫贝尔的卡农。放学后,去音乐教室练习,推开门缝便听见欢快跳跃的音符,她小心进门,钢琴前的女孩看见她,笑了笑,琴键并未停下。
她留着俏皮的短发,眼眸漆黑而明亮,灵动地看向她,唇边的笑容比音符更动人。
李斯斯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下,静静聆听钢琴的节奏,然后在第二小节的低音部分加入合奏。音乐是她们之间的第一句交流。
然后,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她们相视而笑,她第一次有这种奇妙的感觉,在不足一首曲子的时间里,她跟面前的女孩——虽然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她们成为了朋友。
门口响起老师的声音:“斯斯,楚蓝,看来你们已经问过好啦!”
“老师好啊,”女孩从谱架之上向老师问候,又朝李斯斯打招呼,甜甜笑着,“嗨,第一名,我是第二名。”
李斯斯无法从她漂亮的桃花眼中挪开视线,遇到真正喜欢的人,她总是会害羞。她轻轻挥了下右手:“嗨,我是李斯斯。”
“嗯,第一名第二名?你们这两小孩,真的就像这曲式呢,一个声部追着另一个声部,互相追逐吗?好,再来一遍,钢琴要快一点哦……”
……
迎新晚会上她们的表演很成功,台下掌声如雷,两人牵手向观众席谢幕,下台之后又不约而同地靠在休息室的墙上松口气。
不止一次,她们之间有心照不宣的默契。
李斯斯向她的新朋友吐露心声:“其实我没那么喜欢大提琴,只是为了让妈妈开心而已。”
陈楚蓝轻轻耸肩:“同样,弹钢琴是爸爸的期许,不是我的。果然不喜欢的事,总是要加倍努力才可以做好啊……”
李斯斯点头:“其实我想当演员……”
“我呢,只想继承家业,然后在之后的考试拿到第一名,”陈楚蓝把泡泡糖吹出气泡,歪着脑袋看向她,“打败你。”
李斯斯朝她比了个“OK”的手势,算是接下了这个挑战。她看见陈楚蓝身后,她的一帮死党围了过来,她知道她从来不缺朋友,去洗手间都会有人陪着。
她也试过把朋友交得多多的,最后却只觉得人多了太吵闹。有些觉得没劲起来,她朝一帮人挥挥手,说了再见。
“斯斯很高冷哎,都不和我们聊天……”
“第一名跟你这学渣有什么好聊的?”
“果然楚蓝只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