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满唐华彩> 第400章 妙法选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0章 妙法选官(1 / 5)

翌日,圣人批允了陈希烈的辞呈,罢其左相之位,封其为太子太师。

杨国忠一朝斗倒张垍、陈希烈两大政敌,自认为有颇多值得总结的地方。比如他胆大心细,能敏锐捕捉到圣意,并敢于冒风险;比如他还懂轻重缓急,能暂时联合薛白,先除掉最大的威胁。

凭借着这些过人之处,他走到了权力的巅峰。

“圣人同意罢免陈希烈,让我选取继任者。阿白以为何人适合?”

“我?”

面对杨国忠半试探半请教的问题,薛白随口应了这一个字。

“哈哈哈。”杨国忠哈哈大笑,道:“说笑了,你拜相是早晚的。但如今年纪太轻,资历也不够,还得忍耐忍耐。”

薛白道:“我丈人如何?”

杨国忠被这话架在那里,无奈之下,好言安抚道:“差些火候,待颜公从陇右立功归来。我举荐他为吏部侍郎,再引他入相,如何?”

“一言为定?”

“我平时最重信誉,你大可放心。”杨国忠道,“只说眼下,谁适合为相?”

薛白道:“安禄山很快要回朝拜相,岂不正好?”

“杂胡岂能真的拜相。”

“不在圣人面前问一句?探探圣人的心意?”薛白道,“将人留在京城,我们总有办法对付他。”

如今李隆基既知晓了张垍泄密一事,对于放安禄山回范阳一事必然得重新考虑。倘若杨国忠能趁热打铁,或真能留安禄山在长安,以高仙芝顶替平卢、范阳节度使。

杨国忠眼光闪动,道:“好吧,我劝劝圣人。”

此事遂这般说定了。

过了数日,独掌朝纲的杨国忠开始重新调整长安、洛阳的官员任命,算是“一朝宰相一朝臣”。

依惯例,朝廷选官补阙在吏部选定,递给中书门下复议。当年薛白中了状元,起家官也是先通过吏部试,考了“书言身判”,补了阙,再由杨銛在中书门下盖章,好不容易才得的官身。

如今杨国忠兼了吏部尚书,为彰权威,干脆在私宅选官,让所有想要补阙的官员在大门前排起长队,于大雪纷飞之中挨冻等着。这一关筛选的是愿意对他表忠的人,凡有骨气者自是不会受此屈辱。

杨宅中的美妾们则纷纷登上阁楼,躲在竹帘后看热闹。凡见了被冻得鼻子通红、瑟瑟发抖的官员,便指指点点地嘲笑,显得甚是热闹。

一片嬉闹的气氛之中,有一名紫袍官员一脸严肃地走进了大堂。

这人三缕长须,气质清雅,乃是如今刚刚接替了陈希烈门下侍中一职的韦见素,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学士。

韦见素算是一个颇有才能的官员,性情相对柔顺,才得以在李林甫宰执的时期保全下来,名字在李林甫那政敌小册上排在末位。杨国忠掌权后也需要些真正能干事的人,他也愿意投靠杨国忠。

他一来,杨宅的美妾们纷纷探头相看,拍掌笑道:“有穿紫衣服的主办,真是选官哩。”

韦见素恍若未闻,在堂中正襟危坐下来,很快便开始选官。

先走上来的是一个穿着绿袍的年轻官员,身量、相貌都不差,只是双目无神,显得呆头呆脑的。

“名字。”韦见素等了一会,见对方不开口,遂问了一句。

“哦,杨暄。我要一个穿红袍的官职。”

“红袍的官职?”韦见素不知所言,喃喃重复道。

很快,有杨家仆役趋步过来,递上一封授官文书,小声道:“这是右相家的大郎,想补一个五品的阙。”

杨暄嘿嘿一笑,只管抬头环顾,远远看着他阿爷的小妾,挥了挥手,又引起一片嬉笑声。

韦见素接了文书看了看,道:“吏部三铨、考绩、选拔、授职皆无,这…”

他原本还以为杨国忠在私宅选官是像李林甫、王鉷一样把公务带回自家宅院里办。如今看来并不仅是如此,倒像是要把整个授官的程序变成一言堂。

李林甫再专权,也不曾废除各衙门做事的规矩。

正想着,又有一名家仆上前道:“左相,右相唤你过去。”

韦见素转头往后看了一眼,绕过屏风,只见一群肉屏风围着杨国忠,便开口道:“右相。”

“我是吏部尚书,既然人到了我府中,便是经过了吏部授职。你既也在,便当过了门下省的章程。岂有那许多计较?”

“喏。”

于是,韦见素这个左相又退回自己的位置,批了杨暄的授官,道:“下一个。”

下一个过来的却是个老熟人,且官位不低,乃是杨国忠的心腹、太府少卿杨光翙。

“杨少卿。”韦见素讶道:“你这是?”

“是这样。”杨光翙上前几步,赔笑道:“自从韩休琳任河东节度使以后,这节度副使的阙职已经空了很久了。韩休琳是武夫,兼不了太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