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在他并未如同历史上一般体会到奉天子在手的不易,和真正权倾天下的地位之时,炎汉四百年的认知依然扎根在他的脑海中,让他对于乔琰此刻的行事和她可能做出的选择,依然抱有不解的情绪。 不过让曹操有点意外的是,当他回返到兖州东郡境内后不久,他就收到了一封从成皋虎牢关方向送来的信件。 写下这封来信的不是别人,正是乔琰本人。 在信中她写道,洛阳已非都城,确实不宜多多益善,她会在三月末到五六月间限制进入洛阳的民众数量,曹操能留下多少人,权看他的本事了。 曹操拿着这封信沉思了许久。 洛阳负载民众过多容易生乱的问题,在乔琰于虎牢关会面中始终强势的态度面前,没有任何一点可能被曹操看出的征兆。 在那场会面后的第三日,他又因郭图在从扬州回返邺城途径兖州带来的消息,得知了那江边小楼轰炸之事,如此一看,乔琰所说的兵器改革也显然确有其事。 这便看起来不是乔琰在能力上有所不足,这才做出了这样的让步,而或许是因为—— “府君是觉得,这是乔烨舒因您所说的提醒,决定在洛阳地界上的行动稍有收敛,这才有了这样的来信?” 刚从邺城回返的陈宫被曹操叫到了面前问询此事,他瞧了瞧曹操的面色,开口问道。 曹操回问道:“以公台看来,是否确实有这样的可能呢?” 一次以对手身份的发问和一次以朋友身份的关切,是否有这个可能让乔琰本欲在洛阳鲸吞四方的态度做出适当的收敛? 或许曹操的话也促使了她想到过世的祖父。毕竟乔玄在死前留下的心愿便是安葬于边疆,永保大汉边境安定。 在这份传承面前,她此时已然越界的举动,被往回框定几分,好像并不是一件不能得到解释的情况。 陈宫想了想,回道:“那就要看看她下一步的举动是什么了。” 倘若这只是为了迷惑曹操的判断而做出的诓骗,她下一步的动作里总能看出些征兆来。 但在数日后曹操和陈宫收到的消息却是—— 乔琰在洛阳做出了一番校查走访后,动身折返回到了长安。 无论是因为要对徐扬二州战况亲自对刘虞做出一番汇报,还是因为她确实已经在离开长安有了一段太长的时间,摆在他们面前的都是一个结果。 大司马回京。 “或许,这确实是她对您做出的让步?”陈宫都有点琢磨不透乔琰的意思了。 不过无论她到底是否是被曹操的警告点醒,另外的一个现实也已摆在了他们的面前,让他们无暇考虑乔琰的举动中是否还藏匿着什么其他深意。 春旱已到。 身负二州在手的曹操若想留住地盘上的民众,此时已无给他分心的机会! 在这毫无留情之意的天时面前,谁也没有被得到特殊的优待。 只能竭尽全力搏出一条生路! 当乔琰所乘坐的车队进入长安地界的时候,正见潼关前作为其中一道险阻的渭水入河口,水流正在以一种比之去年还要缓慢数倍的速度流动。 这三月的尾声里并无春意繁盛的喜气,只有她所支撑着的这个日暮西山的王朝,正在以一种艰难的方式,又进行着一次呼吸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