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都市言情>桃源小医农> 第16章 收获颇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收获颇丰(1 / 2)

溢价50%收购? 听到陶若薇的补偿方案,陈小凡心里有些惊讶,这种果决的处事风格,难怪能当百草堂的老板。 从刚才的对话来看,明显她和那店员不是一丘之貉。 “可以,我接受。”陈小凡点了点头。 陶若薇又检查了一遍蜂巢,满意地笑道:“是纯正的野生蜂蜜,一等一级野生蜂蜜的市场价是300元1斤,溢价50%就是450元,这个蜂巢能取20到23斤蜂蜜,给你按1万元来算。蜂巢大概有5斤重,市场价是50元1斤,溢价后给你400元,这两样一共10500元可以吗?” 陈小凡微微皱眉:“不对吧,这个蜂巢少说也有30斤出头,蜂蜜22斤,蜂巢5斤,剩下的……你是不是少算了?” “这就是我要和你商量的。” 陶若薇不慌不忙地说道:“蜂巢由蜂蜜、蜂巢和蜂蛹组成,除非剖开蜂巢各自称重,否则都是估算的重量。蜂蜜和蜂巢凭经验好估,但是蜂蛹的多少是未知数。我给你按4斤来算,市场价400元1斤,溢价后是2400元。少了我认亏,多了你认亏,怎么样?” 陈小凡低头思索了一番。这个类似于赌石,风险和利润共存。从价格上看蜂蛹高于蜂蜜,但是含量多少却不好说。哪怕里面的蜂蛹有10斤,也抹不平溢价的这部分钱,从这方面来说自己稳赚不赔。 再说了,他原本以为蜂蜜200元1斤,没想到陶若薇直接给300元,人品和格局和店员高下立判。 “成交!”陈小凡果断答应下来。 “好的,一共12900元,给你13000元整数。”陶若薇将蜂巢收进仓库,然后将现金交给陈小凡。 摸着厚厚一沓钞票,陈小凡心情有些激动。一个蜂巢就赚了一万多元,说出去绝对没人敢信。这样的话再找一个蜂巢,不就够还岳满军的债了? 不过陈小凡心里也很清楚,像这么大的蜂巢可遇不可求。而且这里还有张玉香一般的钱,回去后还要找其他赚钱的门路。 “以后在找到这样的蜂巢,还可以拿到我这里卖,价格绝对让你满意。” 陈小凡苦笑着摇摇头:“这个只是运气好。” 陶若薇微笑道:“卧龙山满山都是宝,说不定还能找到呢?卧龙山可是个好地方,听说那里风景优美,山里有很多野生药材。不过就是进山的路太烂了,而且山里还有毒虫猛兽,没办法把药材弄出来,可惜了。” 说完她遗憾地叹了一口气。 陈小凡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我是在卧龙山找的蜂巢?我记得没有说过吧。” “你刚才说帮王根发拿药,碰巧我对这个病人有印象,他双腿高位瘫痪,来买过几次药。他是卧龙山桃源的人,你们那里山路不好走,很大概率是一个村的。” 听着陶若薇侃侃而谈,陈小凡不禁对她刮目相看。这个女人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脑袋又很聪明,再加上做事果决大气,难怪把百草堂经营得风生水起。 能娶到这个女人的,一定不是一般人啊。 “厉害!”陈小凡对她竖了个大拇指,“以后再有蜂巢我还卖给你。” 说完他拿着药准备离开,忽然想到了什么:“对了,你这里有银针吗?” 陶若薇疑惑道:“是针灸用的银针吗?” 陈小凡点点头:“没错,我想买一套。” 他准备重开爷爷的小诊所,需要银针施展先祖传承里的针灸术。 “你稍等。” 陶若薇在柜台里找了一下,转过身手里多了个针灸包。 “这套银针送给你了。材质是普通的钢针,消毒后可以反复使用。” 陶若薇将针灸包递给陈小凡。 针灸包比手机略微大一圈,材质是普通的黑色牛津布,里面有几十根规格不同的银针。 “那就谢谢了。” 陈小凡道了一声谢,落落大方地揣进兜里。 普通银针也就几十块钱,再推辞就显得有些矫情了。而且他现在非常缺钱,能省一块是一块…… 望着陈小凡离开的背影,陶若薇俯身趴在柜台上,单手撑起下巴:“卧龙山,桃源村……” 旗袍绷紧,曲线玲珑。 …… 从药店出来,陈小凡直奔张玉香工作的早餐店。 药店和早餐店都在老城区,不到二十分钟陈小凡就走到了。 早餐店在一条美食街上,只是一间小小的门面房,附近都是主卖午餐和晚餐的店面。 此时已经上午九点多,早餐店的生意依旧红火朝天。客人们坐在店外的小桌上,一碗稀饭、豆腐脑或者胡辣汤,再配上油馍头或者水煎包,就着一碟小咸菜吃得有滋有味。 张玉香正系着一条围裙,手脚麻利地收拾着桌面。她看到陈小凡过来,脸上露出歉意说道:“小凡,我这边还没有忙完,你先等我一会儿。” “没事,嫂子,你先忙。” 陈小凡笑了笑,在一张空桌上坐下来。 刚坐下不到一分钟,一个肥胖的中年男人从店里出来,走到张玉香身旁问道:“玉香,他是谁啊?” 他一边问一边打量陈小凡,眼里露出淡淡的警惕。 张玉香慌忙解释道:“黄老板,他是陈小凡,我们一个村的。” “哦,他就是你们村那个傻子啊?” 黄岭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大手一挥:“给他来一份早餐,算我请的。” 说完便背着手走回了店里。 “谢谢黄老板。” 张玉香道了一句谢,转头对陈小凡说:“小凡,你稍等一下,我给你拿早餐。” 等张玉香进屋以后,陈小凡四处打量起来。 早餐店所在的位置是美食街,周围全都是平价的小饭馆,不远处隔一条街是些大饭店。老城区的人住了几十年,早已习惯了这些饭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