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范旻远脸上挂着一个温和的笑,压低音量又没有减少清爽地向众人打招呼。
有好几个人抬起头朝范旻远回了一个笑,算是回应。
工作室里的众人已经完全习惯了范旻远的到来,近一个多月他老是有事没事就过来,待一个小时左右又离开。
范旻远起初只是来看看简臻,后来却仿佛是过来工作,工作之余才顺便和简臻说说话。
廖牧甚至将范旻远当成了工作室的专属摄影师,在简臻和廖云比试期间,廖牧就让范旻远拍了许多照片。
简臻比试时制作的漆器,范旻远全方位多角度地拍了不下一百张照片,廖牧全都保存起来,说是以后向大众介绍简臻的代表作时就展示那件漆器的照片。
但那件漆器已经在网络上面世了。
范旻远在社交平台有自己的工作账号,时常发布他比较满意的作品。比试结束后,他挑了六张漆器的照片发布。反响不错,为简臻成功挣到两张订单。
此时范旻远一踏进工作室的门,就有两位员工拜托他帮忙:“范大摄影师,我们又没有照片可以发了。”
背包里装着相机和电脑的范旻远了然:“现拍几张,马上就有照片了。”
范旻远在小院子里开发出了好几处光线极佳的拍摄地点,他接过需要拍摄的漆器就到小院子里拍照,拍完里就坐在工作室里修图,工作流程之顺畅,工作状态之放松,俨然成了简臻的半个同事。
负责管理工作室账号内容的几个员工,常言辞客气要求不客气地当场向范旻远提出修改意见,范旻远很好说话,立刻照着她们的意见进行修改,一直改到她们满意为止。
然后她们就欢天喜地将满意的照片发布出去,工作室账号里的关注者们也欢天喜地看照片。
简臻偶尔觉得自己反而是个局外人,她没办法像她的老师和同事那样十分自在地和范旻远相处,她心知肚明范旻远在等着她的答复,这件事横在她和范旻远之间,使她时常莫名地感到害羞而不得不矜持谨慎起来。
可她应该才是和范旻远关系最亲近的人,她被范旻远用心对待着,也在情感上对范旻远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她分明已经和范旻远走得很近了。
总之就是别扭,简臻无奈地想,不自在的亲近,带有矜持的依赖,都是别扭。
范旻远忙完众人的摄影要求之后就会凑到简臻身边,看看简臻在忙什么,如果简臻是在做着不算复杂的工序,范旻远多半要和简臻聊聊天。
对于范旻远的经常光临,简臻曾经反对过两回,范旻远也听话地不再出现在工作室。
一周后简臻的同事就抗议了,问简臻:“可以帮忙联系那个摄影师吗?我们拍的照片和他拍的一对比,实在太丑了,我们都不好意思发到网上了。”
简臻:“……”
于是范旻远就获得了经常到工作室来的理由——为了工作室各个账号的物料,他必须来。
简臻手上的动作不停,快速瞟了范旻远一眼,问他:“怎么又过来了?你都没有工作吗?”
范旻远笑道:“有啊,但我不是每一份工作都会接。”
简臻又说:“我们要付钱给你吧?”
范旻远每次过来免费劳动,简臻都要提一下付钱的事。并且简臻真的去查了范旻远拍一次照的费用,在微信上给范旻远转账,直接输入他的手机号码转账,让他没办法退,可下一秒,范旻远又把钱给她转回来了。
范旻远说帮工作室拍照是他献的一部分殷勤,让简臻不要用付钱的行为来改变这份殷勤的性质。简臻只好作罢,免得两个人把钱转来转去好不无聊,但提是要提的,以此显示她并非想白白接受范旻远这份殷勤的心思。
范旻远没有回答简臻的问题,转而告诉简臻一个新闻:“下周二晚上有流星雨哦,大概是凌晨一点能看到。”
简臻点点头,没应声。
范旻远继续说:“最佳观赏地点是松城山山顶。”
松城山是A市中心的一座海拔只有三四百米高的小山坡,也是简臻见过的最没有脾气的山,用廖牧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小土堆,没见过世面的城里人才会觉得那是一座山”。
因为松城山的坡度实在太过和缓,山顶就是一大块平地,原是一个小公园,后来在地摊经济的影响下发展成A市的小摊贩固定的摆摊地点之一,并因此变得极其热闹,每天晚上都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简臻仍是没有特别的反应,她丝毫不觉得流星雨与她自己的生活有关联。
范旻远问她:“你们工作室有没有做一些小摆件?或者比较基础款的漆器?可以当摆件也可以正常使用的那种杯子、饭碗、饭盆之类的?”
简臻这时回答了:“有啊。”
范旻远提议道:“那就去山顶的小摊一条街试试摆摊吧?”
简臻手上的动作一顿,困惑地抬头看着范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