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都能被她抓着聊天。
记得去学前班报道的时候,就因为她小嘴不甘寂寞,第一次见面的新同学,都毫不认生地拉着人家玩。
乐得老师当即让她当了班长,她把这班长当得很好,不管男孩堆还是女孩堆,都很吃得开。
那个时候她的人缘爆好,每天放学后,都有成群结队的小伙伴来她家门口邀请她出去玩。
她带着他们什么都敢去做,夏天去河滩边偷吃还是白瓤的西瓜,冬天在小区指挥两边打雪仗。
那个时候,她每天都是风风火火地跑来跑去的,见谁都会热情地大声打招呼,不管什么场合都大大方方的。
不过这些记忆很快就过去了,大概是到了八九岁,稍微有些懂事的年纪了。
大人们觉得她有些太过于男孩子气了,带着一群人到处调皮捣蛋,甚至乱跑、大声说话,这些都不是女孩子应该做的,这是男孩子才能做的事。
他们先是用很头疼的态度对她说,“你这么男孩子气,以后怎么嫁得出去呢?”
那个时候林嘉还不当回事,她做了个鬼脸,笑嘻嘻道,“那我就不嫁了呗。”
可能见不奏效,他们开始用很严肃的态度说道,“女孩子应该要文静一点,做事要斯文一点。”
她跟男孩子一起去抓鸟,回来后,男孩子没事,她的手被打肿。
大人们说,“女孩子的手要是抓过鸟,以后给客人端茶都是臭的。”
到底还小,被打多了,也就记住了,女孩子应该是要文静一点的。
在长辈面前不能大声说话,应该是安安静静地待在一旁。
已经长大了,应该要懂事了,不能跟男孩子们混在一起疯玩,只能跟女孩子们一起玩玩踢毽子丢手绢的斯文游戏。
于是她的小学报到册上,老师从入校时写的“你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到毕业的时候已经成功变成了“你是一个文静的孩子”了。
他们成功了,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文静的女孩子。
在同龄的男孩子还会在大人面前各种耍宝的时候,她已经会很有分寸地在一边安静地含笑看着。
他们开始称赞起来了,“到底女孩子就是懂事早一些。”
她看了,心里点头,原来是这样才能得到表扬啊。
于是不知不觉的,整个青春期,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脸上也很少会有大表情了。
这好像就有些不正常了,可是有经验的大人们又说,“女孩子到了这个年纪都是这样的,这很正常。”
再加上青春期还夹着很重要的中学阶段,看她成绩还算优秀,也就对她这青春期“很是正常”的小情绪表示理解。
开始发现不对的时候,是上了大学以后,脱离了以前被强制要求一天必须在同一个空间里待十个小时以上的环境,获得自由后的林嘉发现她交不到朋友了。
或许这项能力很早就没有了,只是以前不管愿不愿意,目之所及的周围就这么几个人,也只能在一块玩了。
不过大学有一个好处,独来独往的人也很多,没有朋友好像也没有所谓。
真正所有人都说不对是快要毕业的时候,林嘉发现简历的个人简述一栏,像是有什么规定一样。所有人的第一句话都应该是“个性开朗大方”,据说这样的简历才是合格的。
林嘉开始慌了,因为她早就不知道什么叫开朗大方了。
整个性格塑造最为关键的成长期,所有人都告诉她,女孩子应该要文静一点。可是出了社会后,所有人说你要开朗大方,这样才能适应社会。
可是要怎么才算是开朗大方呢,林嘉想要重新学起,她试着重新在众人面前说话,可马上就被一句“你真不会讲话”给击退了回去。
就在林嘉几乎绝望的时候,“内推”救了她。
在沉默寡言的那几年,她变得很会学习。
大学四年,所有该考的证都考了,所有能拿的奖学金都拿了,成绩名列前茅。于是在找实习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内推,不用经历面试那一关。
实习结束后,她就顺理成章地留了下来。
其实以她的学历,完全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这几年,那份工作也有颇多不如意。
只是想想换工作要经历的面试环节,林嘉也就这么忍下来了。
在小时候,林嘉对未来有过无数的憧憬。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因为排斥跟人打交道。就甘心做着一份不满意的工作,工作外的时间就孤独得像一个鬼一样。
最后还因为一个荔枝核在租屋无声无息地死掉。
【林嘉,二十六岁,蓝星公民】
【根据标准表,确认为十级社恐患者,符合实验对象条件】
【滴滴滴,开始绑定】
【绑定成功,开始实施救助】
--
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