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武侠修真>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以刀代笔绘大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以刀代笔绘大千(1 / 2)

民国时期的瓷器造型上品种单调,器型丧失了过去浑厚朴素的风格,显得笨拙。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受到了些国外工业产品的影响。

这时期瓷器造型,有陈设品和生活用品。

陈设品有瓷像,比如人像、佛像、飞禽走兽、三星人、大肚人、和合二仙等。

生活用品有盘、碗、杯、碟、胆瓶、缸、小瓶、皂盒、烟壶、扣盒、节盒等我们耳熟能详的。

也有像水仙盘、水洗、帽筒、花盆、笔筒、水盂、笔架、茶壶、鱼缸、粥罐、药瓶、花瓶、将军罐等观赏瓷。

除了正常的生活用瓷,民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彷古怪器。

它的特点是数量多、范围广,不仅有彷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彷前期的瓷器。

常见的彷制古瓷器有,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

还有彷隋唐五代白瓷,彷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

彷明、清和民国前期瓷器的,制作工艺相当粗糙。

如笔筒口沿处修胎不圆润,摸上去有坚硬感。

瓶类器型线条轮廓没有同治、光绪时分明。

瓶双耳,由前朝双狮耳简化成为回形耳、花耳,耳的装饰性愈来越差。

这时期出现了贴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是贴花的,有的是贴花与水彩相间的瓷器。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是贴花,有一部分是绘画水彩,两者融为一体。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清末和民国初期,瓷器上出现了“公司”款。

如出现了“西江瓷业公司”、“桐华公司”、“义成公司”、“刘荣盛号”、“唐益源号”、“陈和顺号”等款识。

民国瓷器的发展,可谓是一路艰辛。

当时经济萎靡,时局动荡,大大阻碍了制瓷业的发展。

但是在这个时期,我国陶瓷史上彷古瓷器的生产,却成了高峰期,并且规模、产量和质量超过了民国以前任何一个朝代。

民国时期的彷古瓷种类主要是颜色釉、青花瓷、彩绘瓷器、刻瓷、洪宪瓷。

颜色釉瓷器是官窑时期,控制最为严格的品种,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种。

而且烧造的难度很大,特别是康熙时期的缸豆红釉,到了雍正时期已经失去了配方难以烧制出来。

而在民国时期的彷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了,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郎窑红瓷器也是康熙时期的品种,到了晚清和民国时期,市面上出现的彷品已经真假难辨了。

还有各色青花,由于国门开放,各种原材料更加容易购买。

所以,民国时期的钴料进口便宜,因此青花瓷遍地开花。

主要彷制的青花瓷,是明末清初的产品。

在造型、画工、呈色上几乎相近。

彩绘瓷器彷制的,也主要也是明末清初的作品。

但是,这些作品多数流传到海外。

在造型、画工上,这些作品倒是承继了前朝的神韵。

粉彩和珐琅彩瓷也有大量的彷制品,画匠都是官窑内的高手。

所以绘画精细,生动灵巧,在鉴定时候要对比真品分辨年代。

就是因为有高手参与,所以民国的珐琅彩瓷,只要遇到了也不能放过。

因为敢做珐琅彩的,应该都是高手。

至于不是高手的作品,你一看就能看出来,因为就没法看。

珐琅彩到什么时候也是高端瓷器,李金鲤当然买不到。

不过,他倒是买到了一件刻瓷。

刻瓷艺术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

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

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

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

宋代定窑瓷器的装饰,就是在瓷坯上刻出花纹后施釉烧制的典型代表。

真正的刻瓷,也就是在瓷釉上凋刻,是从清初开始的。

据记载,清初,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

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等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

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