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期间又在这彩陶有限的圆面中,体会到一种“无尽”的意味。 而这种“游目”,正是后来我国绘画和园林的一个基本审美原则。 我国彩陶不同于其他文化彩陶的另一个特点是,无论是盆,是钵,还是瓶与罐,都注意到由上观下的效果。 例如瓶与罐,在绘制四面图案之前,就细心照顾到靠近瓶罐颈口处的图案,使得在由上方下视时也形成一幅和谐的图案。 由此可见,彩陶的创造和观赏是按照“仰观俯察”这一中国观照方式进行的。 这也是后来在诗、词、画和建筑中广为应用的一个基本法则。 要制作这些古代彩陶,自然要先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不管制作什么样的陶器,或者是瓷器,都需要重视胎质。 远古先民制作的彩陶,选用经河水冲积的优质陶土,纯净无杂质,润如粉糕; 和成泥有柔韧性,烧制成的陶器用肉眼观看有“胶”质感。 由于当时烧造技术条件差,烧造温度相对较低,烧出的陶器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用手敲打陶身,会发出低沉的哑音; 用手掂陶器,感觉重量比较轻; 不该有沉重的压手感;用水打湿陶器,能嗅到一股微弱的土荤气味;用心察看陶器表面会有细小的针眼。 古陶器,大多都是先民的生活用具,在埋入地下之前,器身有磕碰痕迹。 长期使用器身,有自然磨损现象。 还有与空气、水、油脂等物接触而产生的“皮壳色浆”。 彩陶埋入地下几千年,长期的积淀,陶器表面生满了“水垢”。 真“水垢”用水冲洗不掉,用稀盐酸刷试“水垢”,就会见“水垢”冒白烟,起白沫。 制作一件陶瓷,除了胎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造型。 真正的古陶给人的感觉是古朴、淳厚、自然、柔和、饱经沧桑,没有生硬的火气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