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烽火連天(1 / 2)

中華兩千四百零五年;或公元前273年,摩揭陀的適實王過世了。

適實王原本屬意修私摩(註一)繼承王位,而在他病危時修私摩正在領兵征討德叉尸羅(註二),於是適實王命阿輸迦前往接替修私摩,好讓修私摩回國接任王位。但阿輸迦在權臣成護(註三)的支持下拒不受命,把他老爸活活氣死,自己便即位為王。

修私摩剛剛滅了德叉尸羅王朝,就得報弟弟阿輸迦違抗父王遺命私自稱王。修私摩氣極敗壞,就丟下一團混亂極待掌控治理的德叉尸羅不管,帶領全軍向華氏城急趕,要去搶回他的王位。

阿輸迦的大軍一離開,德叉尸羅各城各鎮各鄉各村的瑜伽派門徒就接管了各級政府,填補了統治真空。這其中發號施令組織行動的瑜伽派高階頭目們,都是從中國來的,而且大多以「羅」為姓,他們正是「希望團」的團員。

由於中國政風清明,文臣武將俱皆忠誠,希望團原先預設的監察功能少有發揮空間,姬宇就把這支精銳的子弟兵大多投入到印度了。他們有的加入了瑜伽派,有的成為佛教僧侶,有的就在中國大使館任職,各自建立了對印度社會各階層的影響力,現在開始發揮作用了。

印度任務總指揮白起上將並沒有讓希望團孤軍奮戰,他命令駐紮在高附(註四)待命的陸軍第二十三軍開拔,穿過開伯爾山口(註五),跟在修私摩的屁股後頭,一路接收被修私摩大軍□□過的地區。又令在克羅科拉基地待命的政戰特遣隊第三、第五兩個營開始行動,沿印度河而上,對印度河流域各革命據點提供武力支持。至於駐吉大港的陸軍第九軍及政戰特遣隊第一營與第七營,則將戰備提升到最高狀態,隨時待命出擊。姬宇準備了二十年的「印度任務」終於發動了!

阿輸迦聽得修私摩回師來攻,便率兵迎戰,希望能在修私摩的地盤愈滾愈大之前將之擊敗,免得最後搞成了王城的圍城戰就很不樂觀了。於是兩軍就在德叉尸羅與華氏城之間的地帶打了起來,彼此互有勝負,形成拉鋸僵持之勢。

照“上一次歷史”的記載,阿輸迦與修私摩的王位爭奪戰爭打了四年才分出勝負。不過白起沒那麼多印度時間陪他們磨菇,就在兩位摩揭陀王子鏖戰之時,政戰特遣隊第一營與第七營就乘沅陵級巡邏艦航行九百公里,在城內佛教徒與瑜伽派弟子的策應之下,裡應外合,迅雷不及掩耳地控制了這個摩揭陀的首都。而陸軍第九軍也全軍出動,在後頭跟了上來。

佛教徒之所以能配合良好,當然是因為潛伏在佛教僧團裡的希望團團員在領導策動。而佛教信眾之所以願意配合,接受希望團團員的指揮,那是因為佛教的「大尊者」早有指示大夥兒要聽命行事,而這位「大尊者」正是孟仲子。

孟仲子在師尊優婆毱多圓寂後接掌了佛教「大眾部」六派之一,後來他與五位師兄研討佛法,以對經義卓越的見解折服了師兄們,使大眾部六派合而為一。隨後孟仲子又召開了第三次集結,邀請「上座部」長老討論雙方在教義與戒律上的岐異,並且獲得了共識,消弭了岐異。於是佛教分裂的趨勢被阻止了,整個佛教回到了當年世尊傳法時的狀態,所有的僧侶都以對教義的統一理解來信仰佛法。

由於孟仲子一方面是這個成就的倡導者,功勞最大,另一方面他還是摩揭陀的國師,地位最尊。這兩方面的因素加起來,使得僧團長老們心悅誠服地共尊他為首席長老、第一導師,尊稱他為「大尊者」。

佛教在大尊者孟仲子的領導下好生興旺,信眾人數逾百萬,遍及整個印度。使孟仲子不只是摩揭陀的國師,而且還成了羯陵伽、潘地亞、哲羅、朱羅等各國各邦的國師。

孟仲子能夠那麼成功,除了他個人的智慧、佛法修為、領導才能與領袖魅力這些條件不可或缺之外,中國朝廷這個超級大施主的無上限佈施也功不可沒,甚至說或許更有決定性的影響。這些年來,僧侶們的衣食住行與醫療照顧樣樣無缺,人人都不必為化緣煩惱,專心跟著大尊者習法傳法就得了。因此僧侶人數愈來愈多,信眾當然也就滾滾而來了。

不過佛教徒大多集中在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這些較高種姓階級,他們是社會中堅,似乎還缺了社會底層的首陀羅以及賤民這一塊。不過沒關係,姬宇老早就未雨綢繆,大力資助瑜伽派的掌門人恰馬爾,讓他廣收徒眾發展組織。十幾年下來,人數竟然多達四百萬人,形成了支持造反的廣大底層基礎。

話說阿輸迦與修私摩兩軍鏖戰,正打得不亦樂乎,卻各自都發現自家的地盤都不是自己的了,全都叫叛逆群眾與中國軍隊給佔領了。那些佛教徒與瑜伽弟子造反還能理解,他們一天到晚喊著眾生平等,要推翻種姓制度,這倒也罷了。可是中國軍隊幹嘛千里迢迢跑來支持那些叛逆?這讓他們摸不著頭腦,百思不得其解。

總而言之,這一對活寶兄弟不約而同地罷戰,各自回師平亂,要去收復自己的地盤。可是當他們的軍隊撞上了中國軍隊時,卻遭遇到驚悚無比的慘劇。他們連中國軍隊的影子都還沒看到,就被大砲轟得七零八落雞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