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3252章 律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52章 律法(1 / 4)

复盘整个在关中推动的计策,其实主要的脉络很简单。

在斐潜离开长安前往西域之后,庞统就在琢磨着如何搅动关中三辅的地方势力入场,借着一些混乱,杀一些人,清除地方上的残余力量。

在封建王朝之中,『证据』这玩意其实很微妙。

有时候是根本不讲究什么『证据』,说一个『腹诽』便是直接诛杀九族。

看起来似乎是如此,可实际上呢?

真正因为『腹诽』之罪就被诛杀了的那些家伙,如果真的有心去稍微研究一下,就会看到其实这些人被杀的关键点根本就不是在『腹诽』上,而是另外一些不能说,至少不能公开说的『罪名』。

所以,说封建王朝根本不讲究『证据』的,多半都是被忽悠的傻子。就像是窦婴被杀的时候,如果窦太后还活着,他别说真腹诽了,就算是光着脚在皇帝面前直接指着鼻子骂,汉武帝也必须捏着鼻子忍了……

『证据』其实很重要,即便是这个『证据』看起来荒唐无比,但是也能让其他的官吏明白皇帝,或者说是统治者,并不是脑袋进水了在随意杀人。

秩序,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统治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秩序的代表。

没有人会拥护一个随意杀人的统治者。

如果在没得选的时候也就罢了,一旦有选择的时候,民众就会用脚投票。

所以,庞统和几个谋士一琢磨,就折腾出来了这么一个局。

反正坑挖在那边,看谁跳就是了。

于是韦氏还真跳进来了……

原因也很简单,利令智昏。

过习惯了富裕奢靡的生活之后,哪能忍受得了紧巴巴的日子?

只要心一贪,迟早都会出问题。

至于郑玄的事情么,就是横生出来的小枝节了。

总之,主脉络其实很简单,但是停冒出的小枝节也非常多。

再加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左右摇摆……

摇摆是必然的,因为某些人是注定不可能与斐潜一条心。

这使得整个计划纷繁复杂,实施起来要耗费巨大的心力,幸好庞统荀攸等人都是一流的水准,相互配合起来的时候宛如天成,浑然一体。

斐潜留给黄月英的虎符,不仅仅是调兵的凭证,也是类似于田豫刑颙等人的定心丸。有这么一个虎符,就可以证明荀攸让他们做的事情,是得到了黄月英的首肯,也就等同于斐潜背书。否则的话,在这样一个局面之下,搞不好就难免怀疑荀攸怀有二心了,要故意搅乱长安了。

原计划之中是要温水煮青蛙,慢慢引人入坑,尽可能的让更多心怀叵测之辈跳出来,结果没想到郑玄之死加速了这个过程,使得荀攸准备的粮草手段都没用上局面就激化了。

荀攸其实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真的爆发动乱,他就会在官廨之处,领兵打一仗……

或是启用下策。

幸好,庞统来得很快,关中的一些普通百姓也没有之前那么的容易被大面积煽动了。

主要是因为关中百姓现在手中有了些余钱,正儿八经的余钱,所以被煽动的只能是小部分,大部分的人只要有吃穿用度,就相对稳定,情绪波动不会太大。

这很重要。

郑玄一死,事态就已达到混乱顶峰。

庞统带着斐蓁将城一围,就得到了庞统想要让斐蓁获取的人望……

关键是这个实力,斐潜留下来了。

斐蓁一旦获取了人望,那么很多事情就顺理成章的理顺了。斐潜在河东所留下的隐患,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消弭了。这个问题一旦解决,斐潜就可以很放心的在河东地区和曹操一决高下,而没有了后顾之忧。

曹操在关中没有留后手,怕是傻子都不信的。

借这么一个机会,将所有不稳定的因素一次清除,好过断断续续处理不完,即便是还有一些漏网之鱼,也无伤大雅了,至少在未来几年之内,长安三辅是会较为平稳了。

这就是庞统等人的目标。

至此,韦端等骑墙派已经不可能翻盘,除非是掀桌子开打。

可偏偏斐蓁和庞统带着兵马回旋之后,不怕打。

为何剿灭了韦氏庄园后还留着韦端韦康等人性命?

很简单,韦氏庄园之内是大部分韦氏的有生力量,消灭了这些力量之后,韦氏父子就剩个外壳了,什么时候捏碎都成。

至于为什么是韦端……

韦端若是不跳出来,会不会没事?

其实是一样的结局。

就像是窦婴在窦太后死后,必然衰败走向灭亡一样,但凡是和统治者争夺权力的,都要有心理上的这种准备。

华夏自从走向了中央集权这一条不归路之后,就永远不可能再走回头路。

这是华夏民众的选择。

统一的国家,统一的制度,统一的市场。

镌刻在华夏民众基因里面的这种需求,会推动着统治者去完成统一的事业。

而韦端的所作所为,其实一直都是在从中枢之处偷取权利,却不尽其义务。

清流就像是后世的公蜘。

清流有什么特点?

不干事。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