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2446章技术和累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46章技术和累积(2 / 4)

,氯酸钾要怎么制作,红磷怎么提纯,斐潜就无能为力了。

最麻烦的或许就是氯酸钾。

类似于氯酸钾这样的混合有机物,不管是从毒性还是从稳定性来说,都是相当可怕的。毕竟中学化学的底子还在,斐潜知晓氯酸和钾这两个东西,都不是什么乖宝宝,或许对于后世来说,要制造出氯酸钾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对于汉代当下来说,什么电解啊,化合啊,统统不要想。

真要做,还要先建立发电系统,直流电交流电什么的,然后直流电交流电的基础又是高品质的材料,至少是能够耐高温高压的,要不然就像是手摇发电机那样,无法稳定。

所以像是当下这样,将导火绳藏在木柄里面,外面再加上蜡封,就相对来说可以保证了导火绳不易受潮,燃烧也相对稳定,不会出现不小心将导火绳砸在地面上,然后熄灭了的情况。

手榴弹的弹体,采用了无法继续炼钢的熟铁,直接铸造而成,外壳上面挫出了一些纹路

斐潜指点着那些纹路说道,不要用锉刀,看看能不能制造比较精细的模具,直接灌注成型

真要大批量生产,哪还有锉刀一个个挫的功夫?

还有这个木柄斐潜继续说道,这是用木钻制取的罢?太费工夫了,看看可不可以用竹代替

木头太费功夫了,竹子会不会好一些?先试试再说罢。

此外,这个柄太长了,要短一些,引火绳看看可不可以再细一些,就可以盘在其中斐潜干脆就按照他之前对于木柄手榴弹的印象说着,用蜡纸封住,再加个木盖子,需要点火之时,打开木盖,破了蜡纸就可以拉出火绳点燃了

没有引火药真是麻烦啊,可这基础工业又这么弱

还有,外观不需要再雕刻花纹了

简单,实用,少纰漏,便是最佳

先行制作一批,试一试效果怎样,再进行改制

黄氏大工匠捧着新款的手榴弹走了,

斐潜却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黑火药。

品质实在是难以保证。

有的时候很有疗效,但是有的时候么,就一言难尽了。

这种痛苦,甚至到了后世抗战时期。土制的黑火药手榴弹,还经常出现一分两半的现象,直至援朝期间,大米兵还戏称我们的手榴弹是震撼弹,而非杀伤手榴弹

所以当下爆炸的效果,就不像是什么电影电视那样惊天动地,飞沙走石的模样,更像是十八世纪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那种排队枪毙的浓厚硝烟。

看着爽,效果差。

也正是如此,使得斐潜对于火炮的发展欲望一直不是很高。

因为效果确实不好。

只不过就像是手榴弹一样,不能因为难看就不做了。

青铜炮还在试验和改进,但是效果么

在最初的青铜炮的版本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要不是斐潜持续的鼓励和指引,说不得早早就废弃了研究,或者像是木柄手榴弹一样,拐到什么木质滑膛炮的稀奇古怪的路线上去了,毕竟后世之中也有用树木做的土炮,比青铜炮可是便宜轻便多了。

在北曲军事工房靶场里面展现的青铜炮,实在是太短,装药量也不好控制,少了射程短,多了对于炮体形成压力,开不了几次就会报废,并且火炮也没有准星,只是大概的一个射击方向,并且最开始铸造的时候没有把握好青铜的成分比例,导致火炮在火药高温高压之下产生了变形

至于像是青铜炮的炮膛外口宽,内部小,比例不协调,不能有效的引燃黑火药,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药气体,炮膛内部也无法做到合格的圆形,炮膛内没有镗光

还有像是炮弹尺寸乃至形状随心所欲,大小不一,而且缝隙过大,气密性不好

青铜炮起初没有炮耳,而且有头重脚轻的毛病,如果装药太过密实,就会在开炮的时候颠倒自行炸裂

技术的进步,便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然后从失败当中爬起来,总结再总结出来的,当然在这个环节当中,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匠试验的记录。没有斐潜在早期提出的工匠试验的记录,就不可能有当下比较完善的工匠体系,也不可能支撑起青铜炮的研制。

其实在历史上,在明朝的时候,传入的一些所谓红夷大炮,从本质上说和明军制造装备的各种传统火炮并无两样,都是滑膛前装炮,使用的也同样是黑火药和实心炮弹。

但是受惠于西方当时比较标准的制造工艺,以及对于某些事项的细节要求,不是大概、少许、若干等等的模糊量化,使得西方的火炮从设计到实用,都比明朝自己研制的要更好。比如当时的红夷大炮,炮身管壁较厚,火炮倍径大,炮身也是从前至后渐粗,还带有些炮锢加固炮身,因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