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elka曾经说过,Henri Cartier-Bresson就是因为几十年来坚持同一种风格才逐渐失去对摄影的热情的。”说到这里,他轻笑了一下,总算显出几分鲜活。
秦蔓看着镜头里的他,眼睛一眨不眨。
平和、自然、真实,不吝啬于分享自己的想法,甚至不需要她去做过多引导。
他真是一个很好的拍摄对象。
这位让人省心的拍摄对象面对着那黑洞洞的镜头,眼神却难得地带了温度:“几年来,我常常对摄影项目进行有意设计,试图寻找它们的意义。如今,我倒是更加欣赏日本摄影师须田一政所说的那句:一开始我拍摄,都是在拍身边的花草,后来的拍摄,我如花草一般,世界向我奔涌而来。”
“我自认为,是一个还算合格的旁观者,所以当我确定好拍摄项目之后,并不会因为国家气质、民族文化等,影响我对他们的诠释,至于这次的拍摄项目最后的效果……我们且看吧。”
他定定地看着镜头,眼里的浅淡凉薄被妥帖收起,换上某种沉默而坚定的情绪,仿佛镜头之后,便是那个向他奔涌而去的世界。
他很少说这样大段的话,但不是没有过。
在这个星球上本和她毫不相关的一隅,秦蔓猝不及防地被拉回了时空深处。
那些死寂的回忆如同老旧的齿轮,咔哒咔哒开始转动,往日场景抖落了一层黄泥灰土,渐渐浮现。
那是一个又一个有他在的日子。
是九中的逼仄教室最后排,他微微倾身过来,语气清浅地给她讲题,邢浩然就在身边,她却只能感受到徐青澍的目光在她发顶盘旋;
是一中的五楼小平台,一扇窗子隔开了外面的世界,他偶尔会叼着一支烟靠在那里,在她绞尽脑汁还不得其法后,突如其来地指点一句,又在她的央求下,勉为其难地分享他提纲掣领的解题思路;
也是在摄影社,夏日的午后,走廊漫长而空荡,他推开那扇门,安静地看她修片子,从她哪里修得不好开始说起,变相地给她开了一场又一场小灶,然后在午休结束之前,默契地依次离开。
在她的少女时代里,他明明是个凉薄又冷漠、可望不可及的人,但怎么偏偏在她脑海里留下这么多两人对话的回忆。
秦蔓的手指举着摄像机,关节处微微泛着白,她的脸颊藏在镜头之后,避开了与他实质目光的对视。
她听到自己平静而自然地开口问出了下一个问题,徐青澍清朗带着低沉的嗓音继续回答。
只是几个问题的功夫,她就已经把那些不可理喻的回忆重新埋藏好,像是只认识眼前这个“蒙骆”一般,抬头看他,迎着他的眼睛,道了声:“多谢蒙骆老师,就先到这里吧。”
徐青澍淡淡地“嗯”了一声,依然看着她的镜头,仿佛只是习惯了目光放在那里,直到秦蔓回看完刚刚的摄制,收起了摄像机。
半天未说话的司机师傅一脸新鲜地问:“这是采访?你们来工作啊?搞创作的?”
Jorian在接听电话,秦蔓不知道怎么回复,刚准备开口,徐青澍捡起了话茬。
“差不多吧,只是一些记录。”
司机师傅愉快地说起“看着真厉害”云云。
秦蔓则心安理得地侧头看向窗外,似是对街景很感兴趣,实则放任徐青澍一人去应付那些过分热情的关心和问询。
*
车子一直开了三个多小时,穿街过巷之间,秦蔓对这个国家渐渐得以窥见一斑,热情洋溢的后面,似乎是有些微妙难言的深重。
但那些无奈和龃龉,被加勒比海的热风覆盖,在人们颇为习惯的欢乐氛围中,轻巧地隐匿不见。
他们在这个国家的首都落脚,Jorian提前预订好了市区内的一间民宿。为了方便拍摄取材,保证自然真实,秦蔓他们也住在这里。
房间够,但屋子的状况不太好,甚至算不得宽敞,姜珍珍显然有些没预料到,祁岩川正帮忙把秦蔓和姜珍珍的行李搬下来,扫了一眼道:“很多纪实摄影的拍摄环节,都很辛苦的。”
Jorian也笑着解释了一下:“出门在外,能省则省,我们老板一向不愿意在自己的吃穿住上讲究太多,几位多担待。”
徐青澍很自如地走进房门,和房东打了个招呼,用的西语。
秦蔓搬好自己的东西,有些气喘,倚在门框上看着一楼客厅内四处查看的徐青澍,有些新奇。
这样的他,和记忆里的每一个他都不同。
门是开着的,秦蔓来的路上就注意到,街头有很多流浪猫。此时一只黑白花的小奶猫,在门口徘徊张望了一阵,竟一步一瑟缩地进来了,就趴在门框上,在秦蔓的鞋边叫唤。
徐青澍似乎敏锐地听到了微弱叫声,回过头来,目光定在秦蔓鞋边,从包里拿了充饥的火腿,掰了一小块蹲下来。
明明他也没说话,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