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贵瓷壶,甚至还散发着酒香。 一闻就知道是上等好酒啊! 羊祜的目光很平静。 曹志干笑: “叔子有所不知,我这府上,僚属不少是贾竖之辈,别的不会,独独会做些商贩下流之事。” “再加上先父生前,就曾派下人与明文叔父互送问候,故而吾沾了先父遗泽,在西边有点门路,偶能换些美酒回来……” 羊祜:…… 羊祜在济北王府并没有多呆,他仅仅是与济北王说了与冯某人见面的经过。 济北王也没有多问,同样也仅仅是询问了冯某人的模样,以及把信件交给羊祜时的言行举止。 但当从济北王府出来后,羊祜原本有些忧虑的心情,非但没有消散一些,反而是越发沉重起来。 临走前,他回头看看破败落魄的济北王府,而心里,却是浮现起院子里的那个酒壶,还有在济北王府上见到的汉国各类用具物件。 这破败落魄的王府,打的不仅仅是济北王的脸,打的更是大魏的脸。 武皇帝嫡孙,吃穿用度,不但皆以汉国所传之物为荣,甚至还喊汉国贼首为“叔父”,甚至语气里颇为亲近。 真可谓是世间莫大的讽刺。 (注:原历史上,曹志不但主动投靠司马氏,而且很有可能还为司马炎的篡魏出谋划策: 在司马炎前往邺城迎接常道乡公曹奂登基,曹志在夜里拜见司马炎,两人从傍晚一直谈到第二天天亮,谈过话以后,司马炎就对曹志极为信任和看重) 按理说,对于这种人,换成以前,羊祜与之多说半句都嫌多。 但此时,他却是只能发出一声长长的沉重叹息。 不说济北王府,这大魏上上下下,但凡有点渠道的人家,哪一个不是对汉国的那些独有之物趋之若鹜? 至于与汉国之人交通……自己数月前,去长安干什么来着? 自己尚是如此,有何脸面去说他人? 想到这里,羊祜再次发出叹息。 怀着这样的心情,羊祜离开了济北国,回到泰山郡的家中,整日郁郁不乐。 其姊羊徽瑜聪敏而有才行,看到阿弟多日愁闷,常独自一人叹息不已,不由关心问其原因。 羊祜于是把自己所遇到的事情跟羊徽瑜细说了一遍,然后叹息道: “阿姊,我往长安,不能成家族之命;往济北王府,不敢劝殿下之错;忧大魏之积弊,却不知如何救之;虑羊氏之未来,却不知如何保之,故而心中愁苦,唉!” 谁料到羊徽瑜听完,不但不有安慰他,反而是责备道: “我们泰山羊氏,成为大族已有九世,历代先人,靠的是德行与才器壮大家族,从来没有听说过是靠阿附他人而成。” “你前往长安不成事,当反思自己德行才器有何不足,多加砥砺才对,而不是像现在这般自怨自艾。” “观今天下,汉强魏弱,强者君臣相得,日益强盛,弱者不思团结,反而争权夺势,吾虽妇人,亦知魏难存矣!” 不管是司马氏也罢,曹爽也好,她都不看好,若不然,她为何会拒绝了司马师的求亲? “你若欲存大志,就当放眼天下,顺天下大势而动,而不是抱残守缺,逆流而行。” 羊氏虽是在后汉时得以显耀,但曹魏篡汉时,不照样是顺应天时? 若刘汉当真要三兴,难道会因为世家子弟不愿意劳役身体,就改变科举考课之制吗? 真到那时,反对科举的家族,怕是就此没落,乃至消亡也说不定。 汉国对豪右,可没有手软一说。 保一个不值得保的国家,是为愚。 而欲振兴家族,就应该以家族为重,而不是以自己的喜恶为先。 “若是你不欲为汉效力,则当是保持现状,既不仕魏,亦不仕汉,专心学问,少问世事。” “如此,将来大乱,避世而居,以学问名声作保身之道,不亦可乎?” “想那冯明文,文有八斗,武无敌手,难道会是睚眦必报的小人?会因为伱的一次拒绝,就故意针对我们羊氏?” 《蜀道难》、《青梅竹马》、《汉道昌》…… 要么仙人观世,要么情深逾海,要么志若鹏翼。 能写出这些绝世文章的人,怎么会是小人? 羊徽瑜的一番话,犹如洪钟大吕,一下子震得羊祜的心神摇摇欲坠,几近轰然倒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