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1343章 认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3章 认亲(1 / 4)

“有志于学,甚是可嘉。”

冯大司马把玩着手里的举荐信,看向羊祜的目光,却是越发地玩味起来。

这封举荐信无论是在大汉还是在魏国,基本都是一个笑话。

魏国的诸侯王,不过是一个名号好听。

连姻亲之间,逢年过节都不能互相问候,还想参与政治?

至于在大汉这里,魏国的诸候王?

反贼差不多。

唯独在冯大司马这里,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这个羊叔子,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

作为大汉油脂王(划掉),应该是鬼王,还是深谋远虑的那种。

第一时间就感觉到,羊叔子这一回过来,与上一次似是大有不同。

当着羊祜的面,拆开举荐信看了起来。

没有什么出格的话,很中规中矩。

甚至当看到“急公好义”这四个字时,冯某人甚至还轻笑了一下。

看完后,收起信,再看向羊祜。

或许是自己刚才笑的那一下,冯大司马似乎还从羊祜眼里看到了一丝紧张。

“叔子之意,吾已知矣。”

冯大司马开口道,“我跟叔子说句实话,大汉皇家欢迎天下的士子前来求学。”

“但终归肯定是要有条件的,若不然,任谁站在学院大门前,说一句我欲求学,就能进入,那大汉皇家学院岂不是成了鱼目混珠之地?”

曹志的举荐信,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举荐信。

或者说,是只对冯大司马有效的举荐信。

但巧的是,冯大司马是大汉皇家学院的山长,又是学院的创始人。

都不需要开口,只需要一个眼神示意,送一个人进去简简单单。

很明显,羊祜拿着曹志的信,其实就是想从冯大司马这里得到进入学院许可。

不过听到冯大司马的话,羊祜的注意被转移了一下:

鱼目混珠?

他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冯大司马,然后恍然:

《周易参同契》有言: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莫不成冯大司马也读过《周易参同契》?

是了,《周易参同契》是魏伯阳所写。

魏伯阳大概是这几十年来,唯一确定成仙,同时又有修仙著作流传下来的人物。

而据传闻,冯大司马是出身某个神秘而强大的山门。

这等山门,知道仙家之事,很是正常。

说不定,他的师门,还与某些仙人有所瓜葛。

毕竟不出世隐士高人有不少是修仙之辈。

想来冯大司马不但读过,而且还是熟读,若不然,何以能提炼出鱼目混珠此语?

如此说来,那冯大司马从师门里带出来的学问,岂不是……

(为冯某人补充完师门的孙权点了一个赞)

这么想想,汉国这些年的变化,乃至天下大势的逆转,说不定也就可以解释了。

一念至此,羊祜心里突然升起了强烈的好奇。

这个学院,看来定是要进去看看了,若是有机会,最好能打听那格物与算学,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恍惚间,感觉到两道锐利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羊祜一惊,连忙收敛心神,对着冯大司马一行礼:

“祜得闻鱼目混珠,一时惊于大司马之博学,故而失神,万望大司马勿怪。”

原本看到羊祜心不在焉,冯大司马还以为自己说学院难进,是激起了对方的傲气,不一定要进去求学。

没想到竟是这个?

鱼目混珠,能望文就能知其意吧?

冯大司马的目光越发地审视(心虚)起来。

难不成这鱼目混珠,还有什么典故?

那也不应该。

如果是以前的典故,那老子就算是总结成语。

如果是以后的典故,那这个典故从现在起,就是我的了。

正在想着,只听得羊祜继续说道:

“《周易参同契》有言: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没想到被大司马用在此处,当真是妙之又妙,大司马的文才,祜服矣!”

嗯?

哦!

冯大司马暗中绷直的后背瞬间放松,靠回了椅背。

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