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了刀,指骨攥着她的外袍,指尖都失了血色。
闻皎冷哼,拎起外袍一角。
县尉拖起外袍,找到了一只袖管,谄媚地等闻皎伸手:“闻大人,陛下召见。”
闻皎到的时候,皇帝正在榻上打盹。
皇帝的鼾声由大到小,伴随着喉咙中传出的一声闷哼,鼾声戛然而止。
老皇帝缓缓睁开眼,瞧见珠帘外她的身影。
“来了。”
“是。”
他伸着懒腰,缓缓坐起来:“怎么被捕快抓走了?”
“臣居住的坊中死了个人,他们传臣去问话。”
“死的是谁?”
内侍细声细气地回答:“回陛下,是个地痞无赖。”
没有重大嫌疑,大理寺不会轻易下批文,长安尉也断断不敢抓闻皎。
“闻皎,你告诉朕,人是不是你杀的?”
闻皎跪下来,双手贴地,惶恐地回答:“那日归义侯之女来寻臣,她想让臣纳她为妾,臣拒绝了,宵禁后她跑到坊中,被那人摁在地上,微臣救人心切,便用陶壶砸死了他。”
皇帝手上的佛珠转了半转,慢悠悠地道:“念你情有可原,此事朕便不再追究。”
“谢陛下!”
闻皎伏地磕头,额头撞在地砖上,没磕几下便见了红。
“皇帝抬手叫停她,“日后替朕好好办事便是。”
“微臣定当尽心竭力侍奉陛下!”
“呵……开科取士的法子整理的如何了?”
“陛下吩咐之事,微臣不敢怠慢。”闻皎从衣服取出文书,呈给内侍。
“前朝炀帝打压世家太过,才引起世家反扑,微臣提议每年秀才科录取二十人,明经科录取八十人。明面上,依旧尊崇世家。另外,特设进士科,进士科考试具体内容可分为三项:贴经、诗赋和试策,再录一百人。等到考试时只需将贴经的内容考得简单些,增加诗赋和试策的难度,自然能选到更多的寒门和庶族子弟。选出进士之后,慢慢提拔这些人,只待二十年,世家必然被削弱。”
皇帝只评价了一个字:“善。”
他搁下闻皎的文书,随意翻开手边的奏折。
看着看着,脸色沉了下去。
闻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能让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气成这样。
许久,皇帝长叹了声,将折子扔给她。
“你瞧。”
闻皎应是,翻开奏折,粗粗浏览了一遍。
御史薛放弹劾太子手下将领阿瞳勒私藏甲胄三千具,直言太子意图谋逆。
豢养私兵,等同谋逆,是国朝大罪。
一经发现,不必管是何种理由,格杀勿论,也正因此,在薛放弹劾之后,阿瞳勒便举了反旗,占山为王。
“陛下,这……”
“朕已派人去围剿阿瞳勒,只是此事与太子的联系还未可知,朕封你做大理寺正,专办此事,你将这件事查清楚。”
“是。”
皇帝唤了内侍,给了她一块令牌,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莫要让朕失望。”
闻皎反复琢磨着这件事,其中的每一环她都觉得蹊跷。
太子手下豢养私兵并不奇怪,夺嫡之争,手中没些力量,谁知道会落到什么样的境地。
告发者不出意外便是晋王。
她都想得到的事,皇帝必然也想得到。
老皇帝将这件事交给她查,是什么目的?
试探吗?
阿瞳勒的驻军在京兆府西北的弘化郡,靠近边地,从长安出发,骑马不过三五日的路程。平叛的军队在午时便已出发,闻皎简单收拾了下行礼,带上令牌,从驿站找了匹马。
在她跨上马之后,应齐岳居然带刀追到了驿站。
“你要去哪儿?!”
“执行公务。”
“什么公务?”应齐岳握着刀柄,一副她若给不出理由就别想走的架势。
“无可奉告。”闻皎勒着缰绳,马儿的前蹄跳起来,几乎要踏到他身上。她现在没有搭理他的心情,冷言警告:“你要想活命,就不要管我的事。”
青年怒目直视:“不要以为有陛下的庇护,我就找不到你的罪证!”
闻皎虚握着缰绳,附身冲他笑着说:“就算我真的杀了人,你以为陛下会治我的罪吗?”
不会。
县尉大人的话还在耳中回荡:“早说了让你不要管这事!大魏第一谋士,如今是陛下亲封的翰林学士,你以为他杀个地痞流氓陛下在乎吗?!”
陛下不在乎,世人也不在乎。
可他在乎。
只要他一日是捕快,他一日不会放弃追查这个案子。
“我一定会将你绳之以法。”
他说这话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