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圆月(1 / 3)

封蒙山之所以远近闻名,不只是因为山势高峻,还因为它奇特的山形。

寻常山脉,像是春笋般露出尖尖的山顶,封蒙山山顶却像一顶白蘑菇头。不见棱角,山脚有多平,山顶便有多平。这样的形状使得封蒙山体格外宽广。

冯若一行三人看到封蒙山蘑菇一样的形状时,马车已经驶在了封蒙山路上。

因为早上出发的晚,现在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月光照在白雪皑皑的山头,盘旋的山路上行人不少,可三五成群的都是下山之人,他们逆着人流走在上山的方向。

快到山腰处时路上行人已经所剩无几。

“不如,一直走到山顶,在山顶歇息。”冯若的困乏在山脚下被冲去不少,既然已到山腰,不若索性直接到山顶。

李涤流的精神也正好,他点头驶在冯若马车旁。

今晚的月亮好像格外明亮。路面也泛起莹莹的微光。

“两个时辰后,就是冬至了,冬至的月亮比中秋亮。”

平乐听见他的话,拉开车帘去看今晚的月是否真的比中秋桂魄更亮眼。

冯若也仰头看着悬在半空的月,轻轻摇头“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说法。李公子如何得知的?”

“我被困于关山时,度过一个冬至日;后来翻越关山,也是在冬至。在山中伴我身侧的只有月光。后来行走在外,路上也常与明月相伴,看久了便得知了。”

冯若静静听着他和月亮的缘分“今天的月还很圆。你从前有见过冬至的圆月吗?”

“第一次,从前所见皆是残月。”

马车绕过一道弯,月影被山体遮挡住,两人的视线回落在路上,平乐也放下了车帘。

车前不远处,蜿蜒的路上像是还走着一辆车。

冯若原以为是下山的车马,仔细一看却发现那辆车与他们一样,走在上山的路上。

过了一会,前面的马车停住,车内跳下两个人跑去车尾推马车。

车子久久没有推动,冯若和李涤流的车驶到他们身边停下,他们的车轮陷在一个深坑中,李涤流在四周张望一番,下车从路边捡来一根长棍放在车轮前。

有了长棍的铺垫车轮松动了些许,但还是没有要转动的意思。冯若看了一圈,这里都是些碎石,没有成片的能继续垫在车轮下的石块。

她走到车子另一侧,对李涤流道“我们从两边抬一下。”

冯若说完,与李涤流一同使力,车后的一高一矮的两人向前推车,车前的人拉扯缰绳。

哐当一声响,车轮终于从深坑内拔出。

“多谢两位出手相助。”个子较高的男子出声道谢。“你们也是上山等明天的日出吗?”

李涤流道“是。”

“我们三人也是为了等日出,一起走啊。”

三驾马车一前一后行在路上,这一路上都没再看见行人,本以为今夜山顶应当只有他们六人了,来到山顶后却发觉已有人燃起了篝火。

那人听见车马的声音回头看,和善的向几人笑着。

“我还以为今日就我一人呢。”他语调轻快,很是高兴能在这里遇见他们。

他们几人刚将马车停好,篝火旁的人就向他们招手“几位莫要另燃火堆了,我捡了许多干柴,你们来这烤火。”

他一片热心,大家便拿着自己的东西走向那堆篝火旁坐下。

“相逢便是缘。我叫岳留俗,今夜有幸与诸位一同赏百年难遇的冬至圆月。”

“岳大哥好!”刚才在后面推车的高个男子中气十足的抱拳“我叫宋修。是余州书院的学子。”

“叶芳诗,我与宋修是同窗。”开口的是矮个的那个推车人,她这一开口,冯若他们才注意到她是个女子。

平乐入朝以来始终鼓励凡有才者俱可入朝为官,是以女子进书院倒也不罕见。

叶芳诗说完,刚在车前的男子道“池徽。”他看着年长宋修叶芳诗几岁,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书卷气。

宋修替他介绍道“这是我们书院的先生。”

岳留俗看着池徽“池公子看着面熟啊。余州知州不就叫池徽吗?”岳留俗说完,求证的看向离他最近的宋修。

宋修点头“就是他。”

平乐和冯若目光不留痕迹的从池徽面上划过,池徽人虽在余州,但其大名在陵都可谓如雷贯耳,他三年前任余州知州,这三年间的政绩远超许多朝堂老臣。

岳留俗几人的视线转到冯若三人身上,大家互相留名后,叶芳诗问道“岳大哥,你刚才说今日的圆月百年难见是怎么回事?”

岳留俗的目光悠远,眼底盛满明月的光辉“冬至日常见残月,《月相书》中言每百年冬至日地、月、日居于一线,上个冬至圆月距今恰有百年整。我们赶上了一轮百年的月。”

众人闻听此言,都静静看着那轮圆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