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暗度陈仓(1 / 2)

裴仪芝迅速地回忆了前世,太子后来遭遇的情形,此次恐怕只是预演。这件事后太子被冷落、被针对,只因裴绩安在朝中势大,尚能勉力支撑。多上演几次,裴绩安也保不了他。

太子为皇帝不喜,已是朝野皆知。这一次,背后的人不过想试一试,给皇帝递一把刀,看他能做到什么程度。

有人借御史台之手,暗渡成仓,太子无法自证清白期间足以让他们做点什么。再退一步,就算不能立案调查,只要能打击到太子,目的也就达成了。

想到此处,裴仪芝陡然一惊。闻人珩忙扶了他一把,轻声问道:“怎么了?”

裴仪芝斟酌了一下,道:“兰缨姑姑,你且先去回禀内侍大人,说我们马上就到。”

兰缨姑姑会意,将灯递于闻人珩,径自朝前去了。

裴仪芝低声问闻人珩道:“你在军中,太子调遣地方驻军一事你如何看?”

闻人珩道:“我朝军队分中兵、镇戍兵和州郡兵。中兵担任京城宿卫,镇戍兵守卫边防。州郡兵由地方所辖、维持地方治安,可奉皇帝调遣。太子代天巡行,又是为赈灾,完全有权限调遣地方驻军。未及时禀报,最多只能追究疏忽之责,算不得僭越。”

裴仪芝接口道:“这就是了,你能想明白的道理,御史台会不明白吗?那么御史台为什么要弹劾太子僭越?”

“有人想把事情闹大,引起百官的注意。”

“没错,只要陛下下令调查,太子一脉的人就会陷入恐慌。内部倾轧,有人自然坐收渔利。”

“赈灾事宜牵涉范围极广,总有些不当之处,到时查出蛛丝马迹,无论太子知情与否,都是太子之过。”

裴仪芝正色道:“太子虽偶有行事荒唐之处,却罪不至此。陛下若因此动易储之心,不免震动朝野人心浮动,动摇国本。”

闻人珩心头升起由衷的敬佩,“夫人如此见识,珩甚是惭愧。夫人若是男儿,定为朝之栋梁。”

“夫君不必自谦,你长年在军中自然不谙朝局人心利害。历朝历代这般伎俩屡见不鲜,仪芝亦是曾听闻父亲提起,才有此推断。”

“陛下叫内侍大人来传口谕,必是宣我进宫。珩定择机陈情,晓以利害。”

果然内侍来宣闻人珩即刻进宫。

裴仪芝送闻人珩到府门,在他耳边道:“仪芝亦出身裴氏,夫君只需澄清利害便好,万勿过多言语,引陛下猜忌。”

闻人珩感激看她一眼,道:“我识得。”

式乾宫。

初春天意莫测,适才春雷阵阵,又下了一场雨,闻人珩堪堪赶上。

宫内却暖意融融,又燃了檀香,香气缭绕。

当今圣上闻人旭体型微胖、身长八尺,一脸络腮胡平添英武,更皆御宇多年,吐息之间自有震慑人心的气势。

“珩儿,可知连夜传召你进宫,所为何事?”闻人旭声如洪钟。

“太子之事,臣在军中亦有所闻。不知陛下传召可为此事?”闻人珩低头作答。

大煜朝的消息向来传得飞快。御史台弹劾太子,圣上没有压下,只说驳回详查,好事之徒便纷纷开始猜测,一时间众说纷纭。闻人珩若说不知,便显刻意,不如如实回禀。

闻人旭探头看着闻人珩道:“你如何看待此事?”那声量,仿佛能洞穿人心。

闻人珩便将与裴仪芝的对话一一细陈,当然,他只说了前半部分。陛下未提及易储,他自然不能妄度君心。

闻人珩满意道:“言之有理,你再看看这份奏疏。”说话间从案上拿了一份奏疏递于闻人珩。

闻人珩接过奏疏,越看越是心惊。奏疏中所列太子赈灾期间纵容下官贪污钱粮,桩桩件件有凭有据。

闻人珩不敢大意,小心道:“陛下,臣斗胆,臣以为,兹事体大,需听太子分辩。”

闻人旭缓缓道:“太子耳根子软,御下不严自来有之,亦为朕所诟病。黄河赈灾,朕本意是历练其性情,不想却让其自爆短处。至于纵容一说,朕倒不认为,太子连这点是非都不知。”

闻人珩心下稍松:“那陛下今日,为何令御史台详查?”

“御史台弹劾,是朕的授意。”闻人旭之言出其不意。

见闻人珩一脸疑惑,闻人旭继续道:“御史台于昨日收到一份匿名检举,便是你手上的奏疏。此事背后定有人推波助澜,朕若压下此事,便不知是何人。”

“所以陛下授意御史台以调遣驻军之事弹劾太子,如此好让背后之人露出马脚。”

“正是此意。”

“陛下圣明。”

闻人旭一瞬不瞬看着闻人珩,道:“朕今夜召你前来,是为此事。调遣驻军之事是非曲直,朝中自有人为太子说话。官员贪污钱粮写得有凭有据,还需实地勘验,一来需证太子清白,二来亦要查验是否属实。此事牵涉众多,眼下朕只信得过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