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和穆予认识其实有七八年的时间,起初也仅仅只是认识。互相知道彼此,有着工作上的来往。
方文对穆予的了解,除了作家简介上那简短的一段描述之外,就是她这个人性格冷静恰当,身上好像总若有似无的萦绕着一份零落感,给人的感觉是不便去打扰。
后来两人能够熟悉起来建立友谊,还是因为两年前出版社门口的那场车祸。
方文至今仍记得当时雨幕中撞见那一幕的情形。
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描述自己所清晰见到的穆予。
唯一刻画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便是聚堆的人群中间,穆予被大家拉开一段距离孤零站着。
她看向面前一切的眼神里没有惶恐,没有沉痛,甚至没有一丝丝的哀怨,平静的仿佛游离事外,方文却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竟会看出了悲伤。
陪穆予等候在手术室外的那一晚,两人并肩坐在长椅上,守了一夜。
那晚,医院走廊的灯特别的亮,照在人脸上无处遁形。
方文发现的时候,穆予已经无声无息溢了满脸的泪水,她仿佛自己都没有发觉,就那么平静的坐着,像是在发呆。
也许是为了缓解不安,穆予那天晚上主动跟她说了一些话。
那是她们第一次工作之外的交流,也是方文第一次在穆予脸上看到明显情绪。
她语焉不详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还会与一个陌生人的生死产生牵连……”
方文当时并没有听懂她话里的意思。
直到后来两人关系更加亲近,知道了穆予许多的过往后,方文才知道,她看似云淡风轻的生活里究竟藏着怎样的伤痛。
不是说她的人生要比别人更加悲惨,只是在方文知道的身边人里、包括方文自己,那是她们所没有经历过的!
……
她本该在一个充满^温暖和爱^的家庭里长大。
“本该”一词在这里出现,就说明了故事的后来,并不如预期。
她的父母都具有着一定的文化水平,做着喜欢的工作,而且十分恩爱。
生活可以想象,一定会是温馨的。
她的父母也确实是因为相爱才走到一起的,是那种一见如故、特别自然和美好就认定彼此的相爱。
据说,他们认识了极短的时间就决定结婚,然后一起组建了属于二人的小家。
可是,哪怕在身体上做了医学手段,几年后还是意外孕育了一条小生命。
就是穆予。
之所以会说意外,是因为她的到来其实并不被期待。
她的妈妈患有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凝血障碍疾病,这种病,日常生活中即便轻微创伤,往往出血时间都会延长,伤口不易愈合。
也就是说,她的妈妈要拿生命来赌她的降生。
身为母亲出于爱,在发现有她的那一刻存在过惶恐和犹豫。
可是哪怕当时那只是一个胚胎,只要一想到是丈夫与自己的延续,将会是自己的孩子,就没有办法扼杀。
所以尽力的想要留下她。
同样也是因为爱,丈夫不愿妻子担那么大的风险,所以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孩子抵触多于欢喜。
事实也证明,这场赌局没有赢。
穆予说,她从小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因为她的父亲没有办法面对她。
直到奶奶去世后,她不得不回到父亲身边。
“这个世界上最神奇和美好的事情,本该是在一个孩子的眉眼间,可以看到她父母的影子……”
她的妈妈死在了她父亲最爱她的时候,他们当初的感情有多深,她的父亲在独自面对她时,内心就有多痛苦。
尤其,是对这那张越长大越熟悉的眉眼。
穆予说:“他哪怕是看到一盆花,吃到一种以前没有吃到过的食物,只要自己在他身边,让他想起母亲,就能清晰感觉到他的痛……生活上也不是对自己不好,只是那种明明经历过的幸福,最终却以遗憾结尾,让他每每想起来,都锥心刺骨……”
“他可以随意对着一个陌生人微笑,可反过来对着爱人留给自己的孩子时,即便,她有着两个人共同的影子,他想要疼爱,却从心里……没办法面对!”
痛苦,往往就是在不断的回忆和否定幻想中,越来越强烈。
身为父亲的责任,让他坚持抚养穆予到了成年,然后在穆予十八岁生日那天,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是割腕自杀的,送到医院时血水已经染红了穆予整片衣襟。
那是她父亲留给她的最后的记忆,非但不美好,反而成了梦魇,以至于让穆予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
穆予近三十年的人生里,几乎都在学着一件事,就是与自己和解。
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