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红楼]为官十五年> 37、有人星夜赶科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7、有人星夜赶科场(2 / 3)

此时只见皇帝拿起第一张策论一瞧,便了然一笑。

殿试读卷官乃是圣上圈定的十位重臣,不出意料的是三位阁老、六部尚书和翰林掌院学士。殿上众人皆知会试发榜当日天子亲览会元卷并赐字帖的事儿,此时当然是皇帝认出了首卷的字迹而笑。

不过如戴权、甄桐两位更熟知皇帝脾性、也对会元卷印象深刻的人更知道,皇帝此时为的不只是认出了首卷作者,而且满意于其字迹。

比较一月之前,明显带了些虞秘监的风骨。天子见自己的赏赐有所成效,当然高兴。

而当目光触及到开篇“臣闻帝王之致治也”往后时,皇帝几乎笑容愈盛,只觉此人果然是武勋之后,行文慨然纵横。至次段“天者立君之命也,君者立民之命也”时,却笑意一敛,因是皇帝忽而想起显泰年间,孟端谏太上皇的雄文。

但这并非结束。

“旱魃肆虐,淫潦损苗,坤仪载震”,此句往后说的是登基五年以来所经历的重大灾变凶兆。

“流离载道,转相嗷嗷,攘劫为生,益见糜败”,此言相继的是当今所谓升平盛世之下的民生之艰。

“上无责成之心,下有苟安之幸,善政未必行,能声未必著”,此辞更是如匕如刀,划开制题中遮遮掩掩的治政君臣上下一团和气、见好就收的政治生态!

“诸卿,行文若排山倒海,内容如疾风骤雨,令人四月觉料峭春寒。”

皇帝没忍住抬头看向他圈定的十位读卷官,也是当今权势最盛的十位文官重臣。虽不至于恼恨,然而方才愉悦的心情早已不翼而飞:

“当今天下、朝野内外,竟至于这番境地了吗?”

虽然自己也是文章中“无责成”且“苟安”之辈,知晓今朝注定要出个三元“冲喜”的一干重臣见天子读首卷由怡然自得读至变色,一时间反而生出一丝愉悦来。

再是这位皇帝亲信的近臣,也会对他喜好“阿谀君上圣明,极言臣僚之过”的评卷风格一言难尽。

当然,腹诽之余,天子垂问还是要答的。于是众人只见甄桐当仁不让地拱手,神色欣然中带着些单纯的疑惑:“这难道不正是陛下用心改革、清除积弊的缘故吗?”

嗳,中堂大人这绵里藏针的性格妙啊!

皇帝被自己的次辅一噎,低头继续读文。结果便看见文中接着也是一句大差不差的话:“陛下之睿思既有以洞烛其弊矣,臣也复何所言?”

那你之前写的如此激动愤慨,还这么长?

这是在歌功颂德吗?发自真心的?

皇帝面色登时显出无语来,然而后文中却不再一味激昂,辞藻忽而一缓。

如何端教育、慎选举、精考课,与他所思的不以年资论高低、重整各地学风、整顿吏治考课的想法暗合。至于“田无定分,贫富不均”八字险些让皇帝以为是寒门弟子所作,然而“善政置诸废阁多矣”又使得皇帝确信这诚然是平日大量关心、接触时政的高门公子所言。

而后待他读到“法不变则道不融,制不新则化不显”时,终于让这位一心变革的天子认定,即便无三元之瑞,他也会取其卷为一甲!

年轻士子嘛,对世事有所不平当然很正常,入仕习学一段时间就好了。重要的难道不是立意变革的锋锐之气、德而不迂的才干吗?

何况最后一段不也写了,之所以“臣复何所顾忌而不终其义”,也是由于“陛下求治理之切,广谋猷之陈”。

说到底,也还是领会到了自己鼓励贡士们极言尽谏的宽纵之心,方才以直对上嘛!

文采出众便是有这等好处,皇帝对此文俱出于直诚深信不疑。此时再翻覆前文,身居膏粱繁华而忧心体谅下民的士子形象几乎跃然于纸。

皇帝终于平静掩卷之余,也是不由叹息。

殊不知其余一干观察天子神色的重臣大珰也是侧目,还未陛见天子,便能以一文牵动天子神色几变。这状元简直比前几科的头名都来得令人无话可说。

也不知是他家学深渊还是业师孟季范的功劳。怎么孟端也不多收几个学生,好让大家对比研究则个。

——谁家还没几个要科考的后辈啊!

皇帝不知臣僚腹诽,此时勉强忍过当即点此卷为状元的心思,往后翻看起来。然而前十的文章虽好,皇帝的情绪却仿佛都在首卷用尽了,此时读来只觉寡淡起来。

更何况绝大多数策论虽说是写经世治国之语,总不免写些老生常谈。引经据典说的花团锦簇,实则不过是书生文章。

皇帝兴致缺缺地翻完,既再无惊艳文章,故也未更改众读卷官的排序。众臣投桃报李,真心实意地称赞了一番皇帝的眼光,正式开始拆卷誊名:

……

“二甲第十六名,江南省淮安府山阳县徐锡。”

“二甲第十五名,江南省苏州府太仓州王枚。”

……

“二甲第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