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大象塔·寻风> 人间四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人间四月(2 / 3)

乙班同学竟然都很配合,让她心里的包袱卸下来不少。

她所做的工作,其实也很简单。

自习开始前清点人数,上自习课坐在讲台上写作业,如果有同学讨论题目太大声了就提醒他们小声点。

跑操的铃响的时候,督促大家赶紧放下手中的笔,赶紧去操场集合。

年段若有通知,需要代为转达等等。

他们不是正式高中部,平时没有学校里的任务,华兰这个临时班长当的还是很轻松的。乙班同学平时比较专注学习,绝大部分人都对竞赛有点想法,所以自习课的时候纪律一向比较好,华兰也轻松。

她小时候就不是那种会端“官架子”的班干,现在“重操旧业”,出人意料的随和。加上原先就跟余倩倩林君玉这圈人处得好,管事的时候总有人带头配合。

她好像真如苏展所说,“能把乙班管的很好,应该会蛮开心的”。

甲班就不一样了。甲班比较能闹,经常有人踩着上课铃从篮球场或者书店回来。程敏经常偷袭,刚开始的时候一抓一个准,但后来,用苏展的话说,甲班后排都已经被逼出和程敏的心灵感应了,比程敏儿子还懂他心里在想什么。

甲班班长被搞的没办法了,身先士卒,每节自习都在门口盯梢。

但说来也怪,两周一次的小测,甲班的均分一直是四个班里最高的,高分选手一直占尽年段前十的半壁江山。

华兰的成绩比较稳定,没有甲班那些神龙摆尾的大佬那么出挑,但也一直没有掉出三十个人的竞赛集训。

年后开春,竞赛课程强度逐步加大,参与竞赛集训的队伍也从原来的三十人,扩大到了八十人。

这八十人由各次小测的平均排名先后决出,华兰平均名次二十。

七八月开始,数理化生的省级联赛就要分别展开。川中会让届时预备高一的他们都去试一试,尽管那个时候有许多内容他们甚至连见都没见过,拿到名次的概率微乎其微。

但怎么都算一种历练。

怎么都是一种陪跑。华兰腹诽。

这第一次联赛被学长学姐戏称为“门槛”。这八十人经历这几个月的训练,会对竞赛战场的残酷性有初步的认识。在高一,一般只会有不到半数选择继续坚持。最后这半数里能拿到好名次的,每年也不过一只手能数过来。

川中每届都是这样,八十人的浪头打在联赛的礁石上。每个人都是面目模糊的水,有的一遭遇就滑入大海,剩下的被烈日蒸烤,最后只剩几滴不会被蒸发。

熬出头。

时间进入四月,全部竞赛生敲定了自己的方向,数理化生分班上课。华兰命中注定般和国字脸继续孽缘,余倩倩选择生竞,徐志超如愿进入了数竞。

苏展和林屿走上了物竞的不归路。

为什么说是不归路呢?浙南的竞赛毕竟不如浙北,物竞水平差距尤其大。联赛的出题老师和教练资源堆叠在杭城,呈放射状向外辐射,辐射到浙南已经不剩什么了。

物竞金牌,川中从没有人拿过。

时间滚入四月。人间四月天,让人又爱又恨的时段。

小学的时候,老师教大家“六月的天就是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这个句式,好多人争先恐后地用到自己的作文里。

华兰一直觉得主语应该换成“南方的倒春寒”,会在3-5月中不定期进行突袭的倒春寒。

这期间,有些人一周的衣服穿得乱七八糟,有些人一周的成绩乱七八糟,有些人的一周的心情乱七八糟。

川中的作息制度是每两周回一次家。用余倩倩的话说,像每两周被假释出狱一次,获得20个小时的自由身,接着继续回来坐牢。

提前招正式划为两个部分,竞赛生们虽然知道暑期联赛是飞蛾扑火,但还是昏天地暗地写试卷。

剩下的普通生构成就比较复杂,有还想试图一搏在联赛结束后申请竞赛名额的,有努力学习试图在大佬们忙竞赛的同时实现名次突破的,还有看破红尘摆烂的。

这个学期结束以后,按照平时测验排名,大概有七十人无法留在前面的三个实验班,他们会被平均分到后面的两个创新班,进行高一上的学习。在那之后统一按照七选三选科进入平行组合班。

在华兰这圈朋友当中,林君玉对这件事情认识的最清楚的,所以在这圈人当中也就活的最潇洒自在。

过完年后,林君玉就带了一台相机来上课,课间拍拍花草和走廊,顺便记录身边人的生活。华兰和倩倩写题写累了,她就端着相机展示她的成果。

对于她来说,这个四月的倒春寒并不讨厌。

偶尔的阴雨是恰当好处的水分,后山上空的晚霞格外好看,云烟奔涌。

教学区到宿舍区的白玉兰和合欢花开得烂漫,即使一夜风吹雨,也不会落尽关山。

体育大馆旁边的茶花园,红粉枝头,一日好似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