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3 / 3)

鬼斧空灵。在碗的正面,描有樱花飘落的笔触,与松绿色的条纹做伴。寥寥几笔,颗粒感浑然天成,点金抹粉使得江户大观惟妙惟肖。

取出的初茶,缓慢地置进乐茶碗,师傅将手掌托平,从底部端起这种大井户茶碗,又旋转半圈,将茶味公正地均匀散开,同时又聚精会神地赏悦一番手中工艺绝伦的彩陶,表示极高的尊重。旋转举动像是冬日的人们接过热水杯,捂在手心转动取暖的样子。

之后才可以使用与“蹴踞”上如出一辙的取水器——长柄竹勺从水釜中打捞汤底,此时的动作要极为细致,不得发出任何声响,同时需要控制好水量丝毫不差。

把茶筅柄悬在乐茶碗的碗口反复朝同一方向搅动,力道不沉不浅,就像挠痒痒那般得恰到好处。当碗内的水泊与抹茶的茶渍形成三日月,所有准备工作便初步告成。

斋房内,受邀请的坐客面前同时呈上了烧花鸟的扁形瓷制器皿。揭开盖置,是轻轻绘染的菖蒲馒头,宾客们拿起僧侣递上的怀纸,包裹住这种馒头整颗放入口中咀嚼品尝。

经过三道沏茶工序的废液,缓慢地流淌进入方形的建水之内。陶灰色的石器,像是战国时代城头的堡垒,严峻威武。茶鸟中师傅点好的茶,这才侍奉给厅上踞坐多时的门客。

漫长的等待,为了换回两三口的沁齿。简素朴直,追求内在完美的“びび”,不仅枯寂、幽玄、清瘦、洗练、物哀、无物可以囊括,又让众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哪些颜色呢?

水色、墨色、地色、昏色,乃至烟色、枯色……

片刻过后,帮持的僧侣将数杯点好茶水的茶鸟置放托盘,端给庭院外的看客品尝。

大岛厚佐接过缕缕飘香的茶杯,吸溜地将茶水吞咽腹中。星野真由美则先用鼻尖嗅了嗅茶香,再不舍得地送入喉咙。刹那间,热茶轻慢地在食道奔涌,真由美仿佛感激似的挺了挺身子。

见此状的大岛厚佐,顿时眼角渗出了温热的泪花,原来世间仍然有人只是为了一杯茶水就感动不已。它是真由美从东京逃到法华寺的避世因缘吗?如若冬天过后娇嫩的恩赐公园樱枝,是否人们只是因为严寒而倍感春之绚烂的凄美与慰藉呢?

“想来,就算安土桃山时代的天下第一茶道宗师千利休亲手沏茶也不过如此吧!”

“嗯,你对茶道也有研究?虽然我不懂茶艺,但口感蛮是不错,比父亲在家里沏的好一些。”

“你得像吃乌冬面一样发出声音,才是表示对茶道师傅的认同。”

“哎呀,你怎么不早说,我都要喝完了。经过此番茶道礼仪,茶水像是有了灵气,甘醇的味蕾享受近乎极致,殊不知是因为这仪式,还是拾重山抹茶本身的魅力。”

“原来你不了解我们的美学观念呀?”

“是的,除了元禄和服,我对传统的东西所知甚少。就是小时候手绘漫画,我也更偏爱西方的画家。”

“嗯,怎么说呢。简单地讲,你说的都对,又完全不对。”

“什么吗,你是在取笑我了?”

“这么说好了,身居东方的我们崇尚遵遂自然道法,反之西方热衷于对自然进行改造。茶道便是如此,园林也是,还有能乐、俳句,都逃不出‘侘寂’哲学。茶水无性,却内孕生命,清静茗香,丰穰回甘,仅仅是我们每个不同的品尝者对自然的领悟与反馈的写照。中国名家苏轼所言:静故生群动,空故纳万境,即每个人都将于最不经意、最平凡之时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好像懂了一点儿,又好像没懂。你看我学会你说的了。”

“哪里的俏皮话,你也认真一点儿哩。”

“和你逗乐呢,想不到你的脑袋里装了不少墨水。”

“是呀,对不能赚钱的营生我很在行。话说三岛市的能乐远近闻名,你有兴趣领教吗?”

“能乐?我还从来没有特地去听过呢,只是通过神社的活动耳闻过。”

“我知道马上就有一场重要的表演,我正好要去欣赏,一起吧?”

“可我才下山回来,恐怕不行了。至少我现在不能回复你,容我再考虑考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