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使团不能在燕京待太久,皇帝亦担心拖得太久会增添变数,与林丞相等人商讨后,决定暂时跳过刺客一事,先行与突厥使团签署议和书。由于开放互市一事牵扯甚多——既要在北地郡边关收拾出合适的场所以供交易,又要双方协议定价以及税额标准,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所以签完议和书后,突厥使团先行带着和约书回去上报突厥王,协商送出小王子阿图萨来燕京做质一事。镇北军则稍后一步派出队伍,护送三王子图巴托返回边关。两方在边境线交换两位王子,即视为议和书正式生效。至于公主兰吉,此从往后就留在燕京,等待弟弟阿图萨的到来。至于她的婚事,兰吉根本没放在心上,皇帝也还没考虑。
开放互市虽然已经是板上钉钉,但到底是突厥人更加依赖大晋的货物,故而这互市的市场设在了大晋的地界上,管辖权也归镇北都护府所有。突厥使团想着萧安庭是站在开放互市这一头的,若是他日后接管这事,两方也算是老交情了,总比新来个完全不认识的官要好伺候,故而试探了皇帝几句,想问问日后大晋打算派谁主管。
皇帝见突厥人的意思是想要萧安庭回北地郡,细想一番,也觉得没人比他更适合。互市开放伊始,总是需要人镇一镇场子的。
“萧都尉与你们是老交情了,他对于此次和谈也是厥功甚伟,这样吧,朕就让他一开始回北地郡待个两年,总得先把互市这事弄妥当了。”
突厥人琢磨着这话的意思,似乎日后皇帝不打算让萧安庭长期待在北地郡,于是本来撮合自家公主和萧安庭的话也就咽了回去。
林丞相亦在场,听闻这话心中微微一动,皇帝真打算日后把萧安庭彻底调回京了?
送走了突厥使团,皇帝开口对着林丞相道,“刚才你也听见了,朕打算让萧安庭回北地郡待个两年。等到互市的事情安排完了,朕打算让他卸任镇北都护府的事务,找个由头调回燕京来,丞相你看如何啊?”
林丞相一直操心女儿跟着萧安庭去北地郡受苦受累,如今皇帝直言日后要把萧安庭直接调回来,他自然是点头赞同。只是这两年小两口怕是要暂时分居两地了。
皇帝笑了笑,“嗳,别说你心疼女儿,朕也觉得对不住都尉。本来朕还没打算让都尉回去,眼瞧着突厥人是有点依赖他的意思,看来不回去不行,派别人去,朕确实有些担心再生出些事端。这样吧,反正离突厥小王子进京还早,互市的市场一开始也得花个半年多才搭建得起来,你回去告诉你女婿,朕给他放个大假,想干什么随他,要不然带着你姑娘南下去江南游览一番,今年年底前回来就行。”
一听这话林丞相自然就应了。本来嘛,新婚一月萧安庭就跑去了北地郡接突厥使团,现在又准备消失两年。谁家女儿谁心疼,皇帝既然松了口要放女婿一个大假,他肯定就一口替萧安庭接应了下来。横竖眼下大晋与突厥已经议和,镇北军也可歇一歇了。
君臣二人又多聊了几句,皇帝突然想起一事,对着林丞相道,“丞相是否还记得前关中都护府刺史唐仲闻?”
林丞相怎么会不记得,三皇子一事刚刚了结没多久,关中都护府刺史就突发心疾过世了,还是派的褚光熙去查。林丞相都不太清楚到底是皇帝觉得刺史之死有疑,还是只是随便找个由头把褚光熙打发出京而已。
“褚光熙在关中也待了近三个月了,前阵子和朕传书,说是刺史的确死于突发心疾,并无他人谋害痕迹。”
林丞相点点头,只是心里觉得古怪——没有被谋害的嫌疑怎么还查了三个月?
皇帝一眼就看出他心中所想,“丞相也觉得三个月太久对吧?的确,褚光熙也说了,他在关中都护府查案,竟然比在燕京查案更加举步维艰,光是为了亲眼见到刺史的遗体便花了不少功夫。朕钦派的三品刑部侍郎,竟然在关中都护府内被为难至此,丞相,你说可笑否?”
“陛下,臣亦有所耳闻,关中一带属我大晋中部咽喉要道,北压岭南,有重兵把守;西接陇西和湘西,是西部商队卸货售卖的流通点,而东边又紧靠着最为富庶的永嘉和福安,来往商队颇多,鱼龙混杂,故而当地的局面也更加复杂。”
皇帝点点头,褚光熙在信中提到关中一带土地兼并异常严重,他走访期间,百十户农家不见得有一户有自家耕地,几乎都是当地豪绅大户的佃农,而且粮价高而田价低,这几乎是荒年才有的景象——可大晋最近几年风调雨顺并无灾荒。
只是褚光熙是奉命去查刺史之死,对于当地的田地分割没办法过问太多,也无权查看官府编纂的田籍和户籍。一个刑部的官去查户部的事,的确是名不正言不顺。
“圣上,您打算如何?既然刺史的确死于心疾,刑部也无法过问土地之事,是否需要派出户部去查一查当地的土地和粮价?”
“不,刺史之死还有疑点。”皇帝在桌上翻了翻,在一堆卷轴中抽出了一张纸,正是褚光熙传回来的讯息。唐仲闻的确死于心疾,但是这心疾似乎是被诱发的。据唐府下人交代,那一晚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