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挺好看。
他瞪大了眼惊叹:“难怪黄河运不完黄土高原上的土,原来它本身就是沙砾堆积而成。”
霍去病:陛下,请把黄土高原说一遍!
人家名字都说了,黄土高原黄高原,黄土垒成的高原!
【因更新世气候旋迥,加上黄土盆地东面是太行山脉,南面是秦岭山脉,在地理阻挡下黄沙只能在黄土地区垒叠成山。
后来经过气候升温,进入全新世后(11700年前到现在),黄土高原穿上绿装成为拥有草场、原始森林的山峦丘阜。
但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如西周二国两晋南北朝和北宋明清,就属于寒冷期,而寒冷期往往又伴随着朝廷动荡后期。
对于寒冷期,黄土高原斜睨天下:气候变迁俺不怕,俺能行!
一旦叠加人类伤害bafu,黄土高原哭唧唧:俺好像真的不行!】
曹魏
曹丕脸色极为不好,去岁他到淮河广陵巡察士兵演习,谁知北方大寒竟让淮河结冰,不得不中止演习。
按天幕而言他大魏正处于寒冷期,正走向朝廷末路?
联想到后人言司马懿篡魏,竟然真对上朝廷末路语言…
想到这他脸色更黑了…
明
朱棣心里算算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对木材的需求,不由得嘴角微抽:“黄土高原可能真不行!”
朝廷修大殿要好木,富贾要好木打家具定棺材,百姓需要木材烧炭过冬…
树木成长的速度赶不上他们砍伐的力度。
他想到先皇修山海关长城时,将山上树木全部砍伐...长城作为边境预防不当留树,但黄土高原上得种啊,否则黄河之患永远无法遏制。
但是...朝廷没钱啊!
黄河泛滥时选择把百姓迁徙还是高原种树?
想到国库剩余朱棣心中抽痛,上对鞑子下安民,哪样不用钱?
得让郑和多下西洋几次才行!
天幕轻轻叹了口气:【如果说秦汉时期,秦始皇和汉武帝还能在黄土高原上弹奏‘森林狂想曲’;
那到明清时朱元璋跟康熙只能站在坡上大唱:我家住在黄土高
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秦始皇&刘彻:森林狂想曲怎么弹?为何朕要到黄土高原上弹曲?
⒄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
朱元璋麻木脸:后人打趣帝王他已习惯,你有本事打趣怎么没本事将曲子放全呢?
咱想听!
【歌词中的大风从坡上刮过,其实是讲的就是风力对土壤侵蚀过程。
大风刮刮刮,刮起来的是谁?
黄沙岩石!】
天幕轻咳一本正经道:【自隋唐起在黄土高原的森林线逐渐南迁,黄壤开始显露,其土质开始加速变化,不断受到侵蚀。
土壤侵蚀指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力把土壤及母质(地质构架如砂岩等),将它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掉。
简单讲:土壤内的黏土、粉黏土及含营养物的泥沙被水、风等外力原因,离开依附的泥层主体。
简单表达:水土流失,植被无法生长。
流失结果:失去黏性的泥土质地变得疏松多孔隙,某些地带的土质透水性极差(二趾马红土层),还容易吸水膨胀,遇水成泥直接滑坡】
唐
孙思邈直接换成医用语:“唔,相当于病人血肉尽失,只剩下人皮包住骨骼。”
他整理着手上药材:“到这步病人已是病入膏肓,难以治疗。”
如今有了煤饼之法,想必会有树木留于后世吧?
平日不觉得,经天幕一讲就觉得树重要、土重要、连幼小植物虫子同样重要。
他的小童都不敢随意折草斗花了,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影响后世环境的罪人。
【对于地质构架:风化、水力等外力对岩石损伤本来就大,偏偏黄土高原最多的是砒砂岩。
这类岩石地质松散,结构强度低,很容易被风化侵蚀,落入河中成为粗砂主力。
所以黄河含沙量怎么不高呢?
岩石成沙、土壤成沙,想要治理黄河永远都绕不开一个字:沙!】
汉
王景轻叹:“土壤岩石俱变沙,且此沙毫无用处,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治河二字好言,可是要做到却千难万难。
【为了留住沙水,我们在沟谷两侧坡地种植植被,为了节约成本在沟谷里就地取材,用黄土修筑淤地坝留水、留土、留肥,改善高原环境;
修谷坊:减缓沟壑河水流速,防止沟溪被水冲蚀刷深,减少泥沙流量;
挖鱼鳞坑种树:既能蓄水,又能种树减轻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