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启说,“巧柔,我没什么可以送你的,想来想去,只有这一本我当年的地理课本比较适合送给你。你喜欢农学,与地理气候有很大的关系,也希望你能走遍各地,领略各地风光。”
四妹郑重地接过书,这是她拥有的第一本书,以前看唐春启的书,她可羡慕了。她说,“谢谢你,先生,春启。我会好好保管的。”
唐春启说,“巧柔,好好保重。”
四妹问,“分开后,你要去哪里?”
唐春启说,“我自有去处,我们以后有缘会再见的。”
船到省城码头,已经是第二天傍晚。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四妹和唐春启双手交握,道珍重。
唐春启提起箱子,潇洒地与三人挥手道别,转身汇入人流。
四妹忍住眼中泪意和心中失落,跟随江海亮直奔谭桂庭的住处。因为四妹的到来,谭桂庭在军营附近租了个民房居住。
谭桂庭已经在门口等待多时,他看到四妹,上来揽住四妹,说一路上辛苦了。
四妹不习惯人前的亲密动作,羞得面红耳赤。
谭桂庭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淡定地与族叔道好,对江海亮说辛苦。又对身后的勤务兵说,开饭开饭。
进到院子,四妹才发现,房子有个很大的院子。院子绕房一周,东北角是厨房,房子正中是堂屋,前后左右共有四个卧房。
院子西北角,种了一棵四季桂,在这冬日,散发着桂花的香甜味。
吃完饭,族叔跟着江海亮到营房住宿过夜。四妹这才仔细看谭桂庭,他比以前老成威武许多。察觉到四妹再看他,谭桂庭一把揽住四妹,说,“厨房烧着热水,早点洗漱睡觉吧。”
四妹害羞着应了。
四妹有好多话对谭桂庭说,她想问问他这一年多他过得怎么样,她想跟他说说家里的情况,公公婆婆身体都还好,她还想对他说谢谢他请了唐先生去教她。可这些话都还没说,四妹就累到睡着了。
四妹第二天醒来,家中只剩下她一人。想着谭桂庭应该去军营了,她做了早饭吃过后想着去省城逛逛。昨天从码头直接回来,天色已晚,还不知道省城是什么样。
刚出门又想到不知道谭桂庭会不会回来吃午饭,干脆吃过午饭后再去。午饭时谭桂庭果真回来了。四妹蒸了从竹排村带来的腊肉,他夹了块腊肉,连说好吃。
“我这一年就想这个味,总算是吃上了。”
四妹看他高兴,自己也高兴,她说,“我带了好些来,都留给你吃。”
谭桂庭说,“你也吃。”
四妹说,“公公婆婆身体都挺好,几个妹妹也好,都会写文章算数了。”
谭桂庭说,“你呢,这一年跟着女先生学得怎么样?”
四妹骄傲地说,“唐先生夸我是学得最好的。”
“唐先生?就是那个女先生?”
四妹说,“是啊,唐先生还是你请的,你不认识吗?”
谭桂庭不在意地说,“我没见过,我请一个同僚推荐的。”
四妹说迫不及待地说,“唐先生很好,她叫唐春启,我请她给我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说到这里,四妹停住不说了,故意等谭桂庭问。
谭桂庭问,“好听的名字?是什么?”
“巧柔。”
谭桂庭放下筷子,“巧柔,不错,灵巧柔顺,很符合你。怪我粗心,你嫁进来就应该给你改个好名字,以后应酬也好看。”
“那你以后就叫我巧柔。”
谭桂庭配合,“好的,巧柔。”
巧柔脸颊绯红,应道,“庭哥。”
谭桂庭握住她的手,“庭哥事多,找了个人明天陪你去省城逛逛,待我闲一点,我再好好带你逛逛省城。”
巧柔点点头。
第二天一早,果真有人敲门。巧柔开门,看到一个穿着绫罗绸缎,头上戴珠花金簪的女人,身后还跟着提着大盒子的年轻女子。
女人未语先笑,“你是谭太吧?我夫家姓廖,你喊我廖太就好。”
巧柔说,“廖太。”迎两人到屋内,“请坐。”
廖太在四方桌前坐下,年轻女子在廖太身后站定。巧柔这下明白,年轻女子是廖太的丫鬟。
廖太打量巧柔一番,一把握住巧柔倒水的手说,“谭太,本该昨天就来的,刚好昨天我男人请客,不得闲。你初来乍到,谭营长公事繁忙,有事你尽管叫我,我陪你逛街看大戏。”
巧柔看她的手,殷红的指甲,手指白嫩像葱管,比唐春启的手还要好看,更不要说自己做惯家务农活的手。
巧柔还闻到她身上的脂粉香,比院中的桂花还要香。
太热情的人,巧柔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打交道,她对廖太太笑笑。
廖太放开她的手,“你们这房子不够清净,我那边有空房子,你和谭营长搬到我那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