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大明世祖> 第三十六章南直隶分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南直隶分割(1 / 2)

乾坤独断,某种意义来说是个贬义词。

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它反而是个褒义词。

所以,皇帝一言而出,以北都不可废为由,明确的提出,要迁都北京。

甚至为了杜绝后患,皇帝直接明言,将在绍武二年,即明年十月前,正式抵达北京城。

为了表明决心,皇帝直接下令,以工部尚书姜曰广为北京留守,奉命修缮皇宫京城防务。

李继祖、陈永福为副留守,分别镇守山海关和宣府镇。

所以六部中第一个迁移,反而是工部。

如此决心一出,朝野侧目,纷纷只能认同,表示遵从。

而代表他们家奴,则纷纷北上买房,为自己的家人寻觅住所。

不过,最为高兴的反而是漕帮,这些时日靠着帮朝廷运军粮勉强度日,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而北京则是运河繁荣的关键。

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皇帝,对于漕运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与是,时隔数年,再设漕运总督一职。

只是与之前身兼庐凤巡抚,管理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庐州府和徐州、和州和滁州3州的总督相比,如今的总督,只能管理运河。

当年的马士英,就是如此官职,所以才以实力派成为弘光朝的首辅。

不过,皇帝还让他们负责监察整个运河的税收。

即总督漕运及河道管理、税收监督事务衙门。

不用说,这是一个大大的肥差。

朝廷百官争先恐后的想要入职,但成为漕运总督的反而是前任锦衣卫指挥使孙长舟。

“微臣叩谢皇恩!”

孙长舟花白的头发,此时越发的精神起来,眼皮子一抬,脸上写满了威势。

“起来吧!”

朱谊汐看着年岁渐大的孙长舟,到底还是有些感慨。

“这次让你去运河,就是想对漕运,进行一番改革变化。”

孙长舟一楞,忙道:“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老臣也只有那么一股子力气,只能死力去干。”

“自宣德始,全国八共有大钞关,其中七个设在运河沿线,由北至南依次为:崇文门(北京)、河西务(清代移至天津)、临清、淮安、扬州、浒墅(苏州城北)、北新(杭州)。”

皇帝咬着牙,愤恨不已,一字一句的说道:“至万历年间,运河七关商税共计31万余两,天启年间增为42万余两……”

“而我设在九江的税卡,每个月都不止十万两。”

“其玩忽职守,偷税漏税不胜枚举,只要挂上官旗,就可免征而过,不知道为朝廷漏去了多少?”

“臣自当尽力,杜绝漏税之事。”

孙长舟忙拱手道。

“征税的事,自然有户部的转运司处置,而你所做的,就是督查二字。”

朱谊汐双手抄后,满意地点点头。

别的不说,孙长舟的态度是不错的。

这时。朱谊汐眉头微蹙,似乎想到了什么:

“百万漕工,皆赖运河而生,但运河弊端丛生,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境地。”

“您的意思?”孙长舟抬起头,事关自己的权力,由不得他不紧张。

“海陆并举。”

皇帝很清脆而果断的说出了一句话。

“可是陛下,海水无情,海盗猖獗,船只有颠覆之险,而且一旦施行海运,没有了钞关,想必不少人偷税漏税。”

孙长舟急促道。

“我自有安排。”

皇帝不置可否道:“国朝惯例是四百万石漕运,而至今日起,海、陆各一半。”

孙长舟提出的海盗问题,倒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元朝开始就施行海运,但也是从元朝开始第一次倭寇大举侵害。

元朝的航海技术继承自宋朝,这自不必提,而明时断断续续倭寇,则让海运成了摆设。

等到倭寇被摆平的时候,庞大的运河利益集团早就尾大甩不掉。

趁着这些年来的战乱,不将运河进行一番改革,岂不是浪费了大好时机?

而且,也正因为海寇,朱谊汐才愿意大举推行海运。

虽然是近海运输,但为了保障安危,必然会建立起庞大的海军来护卫周全,从而推动水师出海。

“孙总督!”

朱谊汐露出一丝笑意:“从广东、交趾,其實也可以運粮,不必纠結于江南。”

“嗯?”

孙长舟猛然一惊,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