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大明世祖> 第二十五章政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政策(3 / 3)

/br>
燕大牙身上背着包裹,手边牵着自家儿子的大手,眼睛四处张望着,黄黑色牙齿不断打颤,一身土布衣裳显露了他乡下人的身份。

“老大,这船啥时候到呀?”

“爹,别急。”比他还要高半个头的大儿子,黢黑的脸上露出一些笑,宽慰道:“你要是饿了,就吃口大葱。”

燕大牙看着一艘艘船缓缓而停,不自觉的接过葱,大口吃了起来,仿佛这样才能平缓心中的紧张。

他这次跟儿子出来,是一辈子第一次离家那么远,第一次离县,离府,接下来还要去南洋。

“儿子,齐国真的有那么好?”

“爹,你怎么老问这个问题,这是真的。”燕大山无奈道:“儿子在那里,可是有百亩地,而且都是上好的水浇地,可以种稻子的。”

“一年三熟,您过去之后就敞开肚子吃,白米饭虽然不能天天吃,但隔三差五的也能让你吃一口。”

“肉更是不值钱,一斤只要五文钱,别提多快活了。”

燕大牙则嘟囔道:“你说去挖什么金矿,挖着挖着就留下来,还想把咱们一家人都接过去,我不得了解仔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崇祯年间备受掳掠和战乱之苦的山东,早已经恢复了元气,人口不断激增,突破了千万。

原本还算阔绰的土地,日渐不足起来。

再加上一些天灾人祸,病患什么的,破产的小农不断产生,山东的佃户也就多了起来。

这时候,要么借着运河北上京城,要么南下闯荡,敢跑到南洋的却很少。

对于大海,所有人都天然带具有畏惧。

燕家就是如此。

燕大牙家里共计四十亩地,父亲病重,不得已卖掉了十五亩地,到他继承家业的时候,又进行三个弟弟分家,到他手只有十亩。

而这十亩地,根本就无法养活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只能佃了同村族人的五亩地,才算是勉强支撑。

老大燕大山天生胃口大,一直吃不饱肚子,前两年听说齐国招矿工,吃喝不愁,而且直接给三个月的饷钱当安家费:六块银圆。

给家里的米缸填满后,又为弟弟妹妹淘换了一身新衣裳,燕大山毅然决然地离去。

结果两年后回来,不仅人模狗样的,而且还说在齐国有百亩地,且是水浇地,一年三熟,要拉着一家人南下。

燕大牙自然不信,所以在农忙后,就亲自跟他去看看。

半个时辰过去,一艘大船靠暗,巨大的旗子上写这一个“齐”字。

“爹,这是齐王殿下的船,免费接咱们过去,不用花钱。”

燕大山拉着老父亲,快步上了船。

虽然只有长铺票,拥挤的很,但燕大山却很满足:“爹,这一趟要是付钱,没有两三块钱下不来,得坐半个月呢!”

“可齐王殿下体谅咱们,不要钱,还供吃喝。”

燕大牙满脸褶皱舒展开:“不要钱好,不要钱好,这齐王真是活菩萨。”

“老哥,你们是去齐国?”

同铺的大汉扣了扣了脚,忍不住惊喜道。

“没错。”燕大牙点头,递上了一根大葱。

大汉吃了一口,让自己脱了个精光:“齐国如今可发达了,只要有人去,每家就是百亩地,而且还有金矿呢,赏赐一大堆。”

“齐王殿下又是明君,可比咱们那知县老爷强多了,你们是有福了。”

“兄弟,那你去哪?”燕大牙问道。

“吕宋呗!”大汉毫不避讳道:“吕宋也挺好的,虽然不分地,但赚的钱多,我准备投奔亲戚,一起发财……”

一路上,俩人聊得开心。

父子两人抵达齐国时,已然是七月。

大雨倾盆,让整个临淄城似乎都陷入到沼泽中。

燕大山带着老父亲又坐船去了蓬莱金矿(苏里高金矿),这里因为金矿,直接形成了一座城池,唤作蓬莱城,聚集近两万人,是齐国第二城。

“您瞧,这就是咱的地。”

燕大山指着这片杂草丛生的土地道:“只要咱们全家定居下来,还能多分一些,一人多分三十亩呢!”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