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逾矩> 赏竹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赏竹会(1 / 2)

安静须臾,沈逾白先开口。

“听你提过,溪谣镇居民善竹艺,上至老下至小,都与竹子有逃不开的羁绊。”

“但经过我这段时间的观察,镇上其实鲜有人家是真正以竹谋生。”

久居上位的经验让他迅速捕捉到潜在的机遇,“像窗沿上,因为风俗而挂上的那些竹制品,精致工巧,其实对镇民来说,也是一条对接商业市场的出路。”

似乎是没料到他扯起这话题,孟聆竹微侧头递过诧异眼神。

而后慢悠悠将视线转回去,“不是风俗。”

“我刚开始也以为,排列密集的那些竹制品承载着镇上人什么特别的信仰。但经过了解才知道,不是的,甚至与信仰南辕北辙。”

孟聆竹心头泛苦,“他们只是卖不出去。”

“卖不出去,摆在并不大的家里又占用了收纳空间,丢了更可惜,索性全挂上窗子,还能做点装饰。”

听出她的欲言又止,沈逾白不露辞色地望过去,耐心等待。

“竹制品是一条出路,但途中的关山不好轻易越过。”

孟聆竹继续解释:“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竹制品才有长期发展的空间。但就像我之前和你说过的,溪谣镇旅游业发展缓慢,居民们耗费心血制作出来的东西,鲜少有人能看到,更别提被需要了,最终只落个滞货的结局。”

“敲定建坊地址前,我曾来这儿实地探访过。”

“也是那次,我了解到,多年前溪谣镇就曾走过竹制品供应的路线,只是当时选择的贩卖方向是周边村落——村民的温饱尚且够满足,哪来多余的经济基础去购入一些实用性不强的装饰物,也因此一无所获。”

沈逾白屈起的指节无意识在扶手上轻叩,在有规律的嗒声中,他若有所思地皱眉:“或许归咎于他们错误的策略。”

“但那次失败经验给居民带来的损失沉重,自此走的走,散的散,更成心里的关山,巍巍嶙嶙一座,挡在他们寻找其他出路的进程上。”

“那你呢,为什么会把地点选在这?”

选址原则中,客流量常作为第一重要的衡量标准。沈氏旗下不乏商场,决策多由沈逾白经手,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人气约等于无的溪谣镇显然不属于第一梯度。

孟聆竹撑着下颌,一双清透杏眸凝着溪面荡开的涟漪,像陷入冗长回忆。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来这儿。”

“竹叶青青尖又尖,

竹杆圆圆竹节连,

高高长在南山边,

穿过竹林是家园。”

在家家户户都能传唱的童谣声中,那近乎与世隔绝的小镇,洗涤今天往前的所有泥块与土垢,以崭新胜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竹会。

将近正午的点,光线折射过远处的青山黛色,薄雾腾升,朦朦而袅袅,青竹枝长在泛着波纹的绿水旁,呈一种欲滴的翠色。

早前曾有过一阵淅淅沥沥,石板上有未干的潮意,初露的晴日烘着雨后特有的青草味。

怕孩子滑倒,小聆竹被外婆牵着手,跟着攒动的人流一同,往镇中央的便民广场走。

五六岁的孩子说不出太多形容的辞藻,在外婆问起这里风景如何时,也只能以一句天真的“我以后要住在这里”来表达内心的喜爱。

外婆乐得直笑,指着旁边人家,“这里家家户户都以竹为生,想住在这儿,可得先把制竹的手艺给学会了。”

小聆竹目光移过去,半敞的门前,一挽着鬓的妇女坐在矮凳前编竹,手法娴熟利落,不止这,从镇口一路过来,相同动作的人家就有好几户。

看着轻松,指尖在竹节中捉迷藏似的穿绕,和织衣时的穿针引线倒相似五分,小聆竹扬着脸,稚嫩脸颊上有点点骄矜,“我能学会,我在家里替阿婆穿过线的。”

“这竹啊,和线可不一样。”

被外婆点点鼻子,“竹得砍、得劈,你一个都没桩高的小孩,哪有什么力气。”

“我就可以嘛。”

众星拱月中长大的女孩,有一种喜欢证明自己的固执,外婆生怕她真就任性不回了,忙转移话题,想分散她的注意力。

“一会见到阿婆的朋友,要乖乖问好哦。”

小聆竹是在便民广场见到外婆的朋友。

食物架明火上翻炒而升起的蒸气后,几张长桌并在一起,宽阔空地上搭起几个简易灶台,有穿着当地传统服饰的镇民在掂锅,撒料,装盘。

朋友并不在烹制的队伍里,因为小聆竹被外婆带着穿过了该区域。

她本能地跟着走,不大的脑容量下却迷迷糊糊起了疑虑,广场不该是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有溜冰滑板的少年少女,嬉戏打闹的妙龄孩童,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吗?

小聆竹闪着好奇的大眼睛回望了好几眼,被外婆领到友人前了还未察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