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虽然有民贵君轻的思想,但是世家大族还很少有体会到这其中的重要的。
即便知道百姓重要,身在□□中的人,自然也还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否则,也不至于有这么多王朝更替了。
萧桓心中也清楚,他的诏令颁布下去,也不一定会有多少人看重,大概还会让人觉得他年纪小心地善良,大概是个好忽悠的。
甚至乌戚国也不会觉得这条政令是针对他们的。
真正知道萧桓用意的,只有百姓罢了。
政令下达半月,北梁全国境内几乎已经知晓此事。
或许达官贵人不愿遵守,自己关起门来只管继续吃肉喝酒。但是普通百姓却是不敢在皇帝规定的节日内不去执行皇帝的政令的。
北梁国不大,政令颁布下去是可以直达,很快就施行的。
萧桓唯一能够感到宽慰的也便是这一点了。至少,皇帝发下去的诏令是没什么人不遵从。
北梁国普通百姓无法天天吃肉,想要开荤经常是在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
十月十五日不能吃肉了,总要问一问缘由。朝廷规定不能吃,那好吧,是什么原因的?
答曰,皇帝规定了是国难日。
什么国难日?
乌戚曾经杀了西南十来万百姓,皇帝深为动容,因此将今天设为国难日,不止为死掉的百姓,也为死掉的将士。
如此一来,全国范围的感恩虽然说不上,西南部的百姓肯定是记住了萧桓这个新上任的皇帝。
北梁连年光景不好,皇帝总是换了又换,能让百姓记住的却没有多少个。
百姓只知道有打不完的仗,死不完的人。
但是这个小皇帝,好像有些许不一样。可是年纪这么小,究竟做不做得了长久的皇帝呢?
百姓们不知道,只是希望赶紧出一个人,料理好国事,让他们不要再打仗了。
这自然也是十月时候的事情了。萧桓这道诏令发出去,真正能影响的还在后面,暂且不表。
话说这日退朝之后,萧桓坐在殿内看奏折。
还没批两本呢,就听身边的太监说成平王萧硕来了。
萧桓知道这是个怠慢不起的人,便命人赶紧请进来。
萧硕给萧桓行了礼,这会儿君臣行礼跪拜的行为并不常见,因此萧桓也不用拦着。
萧硕行礼过后,萧桓便让萧硕到榻上来说话。
命人上了茶来吃,吃茶的节奏很慢,君臣之间的态度也比较平等。
二人浅聊两句农业上的话题,萧硕便绕了个弯,对萧桓说道:“两个月前西南乌戚国来犯,我国派了征西将军吕阳去镇守,只是这仗已经打了近两月仍旧不见向好的态势发展。皇上,臣以为吕阳老矣,不再是打仗方面的能臣,皇上不如......”
萧硕话还没说完,便被小皇帝接了话茬。
“哦,是了,有件事儿要同皇叔说。”萧桓打断了这位叔叔的话。
“上次陈太傅来同朕说了一回朝内利弊。朕想着,关于由太监监军的事情实在还是不妥,想要更换监军,从即日起,将王德美他们这些监军唤回来。从此太监还是只管守着太监们的本分才是。”
这段时间也渐渐适应了自己的身份,萧桓才知道国内太监也是有一部分军权的。
北梁成立后,萧宝钢变得厌战,在梁国被重臣屡次夺权的环境下,开始宠信身边宦官。后期略有些被下降头的嫌疑。
因为不敢太信任臣子,所以将皇城内部的一些兵权还有地方监军的权利交给了身边信任的太监。
王德美便被派去了做监军,此人方才二十来岁,说是宠臣,不如说是皇帝的情人。
事实如此,萧桓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王德美,跟原主的老爹有一腿。
历朝历代的教训告诉萧桓,就是太监的权利不能给的太足,否则绝不是好事。
况且这时候国内外乱的狠,萧桓自己是十岁就做了皇帝,说实话他不是很信任身边的这些太监。
加上之前给他现在名义上的爹办丧礼的时候,周围太监对他叔叔还有权臣都十分客气。
萧桓观察下来,觉得这些太监应当是有私下收礼的。
那么也就是说,他身边的许多太监,应当都是有自己的势力。
更或许,就是某个有野心的人派来监视皇帝的也未可知。
如今北梁帝业还未长久,萧桓想趁着这些太监还没有成长起来时,先把权利夺回来,放到自己能够信任,或者说暂时绝不会害自己的人的手里。
否则这些太监若是跟外面的人里应外合,萧桓岂不是悬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在自己脑袋上?
因此尤其是皇城内部,以及宫墙内的兵权,绝不能交给太监。
萧硕对此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说实话他在宫内也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