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无奈和离(1 / 3)

翌日早朝,群臣鱼贯步入崇化殿。山呼叩罢,不待皇帝开口,宋直便已举着玉笏排众而出, “臣有奏。”

皇帝颔首:“准。”

宋直趋步上前,将奏报递给下阶而来的中常侍,言道:“肃州军监顾士谦奉命押运粮草一案,三法司会同兵部审查已有了结果,此为顾军监本人供词。”

兵部尚书樊仁甫也出列,向上禀道:“皇城司指挥使封不平连夜来报,称两日前在北城抓捕的一个逃犯是肃州都尉冯运,据他所供顾军监在押运粮草之际,之所以在海运中行程延误,并非是有人向东岛海盗泄露了消息,乃是在靠岸之时遭到了不明人士袭击。”

殿中群臣听闻此言,一时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落在殿中左侧首位的温相身上,而他则微微垂着头,神色宁静,眉目清淡如旧。

皇帝手中握着两份证词,看向下阶的群臣问道:“押运粮草的路线除了顾军监和随行护送的校尉外,也只有肃州参军及其都尉知晓,”他余音拖长,“所以,是谁泄露了押运路线?”

太尉韩熙此时出列,“记载粮草押运详细细节的文书除了臣手中有一份而外,宋相手中也有一份,那究竟何为真何为假?”

长公主用过早膳后便站在承庆殿外欣赏着十一月不多见的日色,待天边渐渐染红她眼中才有了一丝暖意。

昨夜太后咳疾发作,便召她入宫陪侍,今早太医请脉后称天气转凉偶有咳嗽乃是常事,让她不必忧心。

“长公主,”太后身边的周姑姑在她身后出声,“太后请您去内殿,她有些话要说与你听。”

长公主今日虽还是素衣淡妆,但发髻之上却别了一支金凤步摇,回身之间亦还是雍容华贵的惠敏长公主。

进了内殿,太后枕着金丝软枕斜靠在软榻之上,见了长公主便招了招手,温言道:“来哀家身边坐下。”

长公主坐定,握了她的手道:“近日天气已转凉,母后病体未愈,儿臣也不在您身边,您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子。”

“你最是孝顺,”太后慈爱的目光在她身上流连,“虽不在母后身边,但也时时进宫请安,比起你皇兄可不知要好多少。”

长公主浅笑了一下,回避了话题。

太后跟周姑姑使了一个眼色,她便秉退了旁人,殿内只余她们母女二人。

“槿容,母后时常在想当初一道旨意将你嫁入温家,是否做错了。”太后语声渐渐凝重起来,“当年你皇兄初登帝位根基不稳,且一多半的兵权又掌握在你几个王叔手中,其中甘州宁王又与温氏有联姻。顾氏倒台后,温氏便掌握了半壁江山,母后与你皇兄就商议将你嫁入温氏,一来是用联姻巩固皇权,二来也是用你制衡温相。”

长公主虽早已知晓,但此刻听着这些话还是有些难受。太后忽然叹了口气,“只是哀家未曾料到本是联姻,你却对温相动了情,以至于这一步棋,哀家还是走错了。”

“于母后而言,我不过是一枚棋子?”长公主心下一凉,“我与温相三年的夫妻情谊不过是母后您走错的一步棋?”

太后语塞,停了许久还是说出了残忍的事实,“你是皇家女,你的婚嫁本就身不由己,更何况联姻一事你也是情愿的。”

“我情愿,是因为母后一手扶养我长大,皇兄又对我疼爱万分,我虽知这一道旨意背后的深意,但我只当是回报母后与皇兄这么多年对我的爱护,不曾想在母后眼里竟是如此。”

“母后是对不住你,但天地间没有那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即便你生于皇室。”

“所以母后召我入宫究竟所为何事?”

长公主言词利落,“今日早朝应该就要对近日的事件有一个评判,无论温相如何,我既已嫁入相府,便与他一道承担。”

“你与他竟情深至此,”太后不忍喟叹,“可温相并非你的良配。”

“何为良配?”长公主反问,“在母后与皇兄眼里,温相犹如洪水猛兽意欲除之而后快,可在我眼里他只是儿臣的夫君。”

长公主起身,默默说着:“从前群臣总会拿他与顾士谦相比,不论他有多努力多拼命,最后都比不过。后来他入御史台,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又因此得罪了不少朝臣,可这就是他的本职,却因他父亲的身份被屡屡讽刺。两年前他拜任左丞……”

“你知他怜他爱他,”太后出声打断了她的话,“可你有没有想过,你与他之间若有情便会相互猜忌,若无情才能相安无事。”太后坐了起来,看着长公主的样子,想起了她幼时一点一点长大成人的模样,“母后一直都知晓你心思缜密,行事果断,你人前藏拙不轻易显示也是因皇家女的身份,不想卷入朝堂纷争,可这些对于你与温相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长公主轻舒了一口气,“我又何尝不知。”但她眼中有泪心上有痛,停滞半晌语带颤抖的说了一句:“可即已动心动情就难已收回。”

崇化殿内,皇帝衣袖一振,将奏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