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杀我百姓官吏,占我土地,掠我财货,此愁不共戴天,岂有议和之论!” “事急从权耳!”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闻言连忙劝慰道。 “待贼寇灭亡之时,便是对鞑虏开战之时!” 崇祯一听,不由皱了皱眉头道:“那你继续!” “是,二曰:足食然后足兵。如今朝廷粮饷不足,虽有精兵悍将,难以尽数剿灭贼人。” “待到粮尽,官兵反倒不得已退兵,实为咄咄怪事!” “臣议选练精兵一十二万,其中步卒七万四千人,骑兵三万六千人,足以应当顺贼、鞑虏之患。” “费将安出?”你话说得好,钱从哪里来? 崇祯又不是傻子,难道他不知道要选练精兵强将,应对鞑虏贼寇吗? 要做什么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去做。 “臣议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分别从均输、溢地、寄监学生事例、驿递四处打算。” “若再不足,又当如何?”崇祯两眼一亮,好像看到了一丝希望。 “当从御倭、御虏例,再行加派‘剿饷’、‘练饷’!”杨嗣昌斩钉截铁道。 “这……百姓会不会税赋过重?”崇祯迟疑了一下,他当初虽然立志要做尧舜之君,奈何形势比人强,登基不久便恢复了“辽饷”加派。 如今听闻杨嗣昌又要加派饷银,也有几分迟疑。 “事到如今,为不得已,也只好苦一苦百姓了!”杨嗣昌也叹息道,“我等一心为公,想必天下百姓也会理解陛下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