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撰写药册(2 / 2)

秦是否能找到对应的,还是个未知数。

三是修本草之事并非一日之功,非她一人之力可为。就如史料记载,唐代宋代官修的《本草》都是朝廷专门委派官员,然后加上医士共同修撰。

而明代的李时珍修《本草纲目》则是花了三十余年,他综合百家书籍,集成历代本草,踏遍万水千山,历经严寒酷暑,方成本草一书。

如大儒王世珍为这本书所作序中所言:“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禁以医术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四是现在条件所限,在这个造纸术还未发明的年代,如今书写都用大都用竹片、竹板,当然也有用丝帛,但是那太过昂贵。

本草一书可是共有五十二卷,近一百九十万字,除了药材还附有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首。用竹简来写,不太方便,用丝帛来写,成本太高,还得想其他办法。

所以,编撰药书一事,她不能当作儿戏。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提升医术,汲取知识迅速成长,多多积累实践经验。如果可以那就再多攒些钱,届时她方有能力实现那那弘扬中医的梦想。

她现在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输出自己的知识。比如在来河西的路上,她救了跌下沟的张大,用针灸之术为他疗伤,到了洛南为他开药方。

比如到了军医营在整理药材时,她提出“独活羌活乃两种药材”之说,还将二十余种标错的药材一一纠正。

比如刚才她提出将药材分类入库,并且在木牌上写上名称和相关信息。

而她做的这些,或许只是一个思想的种子,让他们因此有所启发,进而让它生根发芽,将来或许还能长成参天大树。刚才项温医士的建议,不就是一个例证。

现在前进一小步,未来迈进一大步,如今所做之事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将来或许就不一样了。

在她思索修本草一事之时,项温与其他医士的讨论也有了结果,他们一致决定要去找项老太医,说一下这个想法。而徐瑾瑜正好也想找项老太医,不过她不是为了修本草一事。

项老太医此时还在帐中,研究着独活和羌活这两种药材,自从徐瑾瑜提出这个问题后,他便闷在帐中开始验证其药效。见一群人进来,方抬起头问了句:“过来何事,又有争议要我评理?”

项温这次腰板挺得很直,底气十足地说道:“当然不是。师傅,今日我们来找你,是有一件事,需要问问您的意见。”

“直接说来便是,我听听是何事让你们如此兴师动众。”虽然嘴上应着,但是项老太医手下的笔也未停,还在竹简上写着。

“师傅,我们想将营中药材编纂成册。”项温道。

“军中药材不是均有登记,账册也在架上存放着。”

项温见师傅也不看他们,显然对他说的没有兴趣,于是便继续解释道:“我说的编撰成册,不是像之前一样,只是把药材的名称一列,写上存量便是。而是要各类药材按照分类登记成册,记录它们的形状,气味、性能还有炮制方法。”

话音刚落,项老太医立马手上动作一顿,立马抬起了头,语调微扬,“你的意思是,要撰写药册?”

“师傅以为如何?这样以后我们再抓药时想要找那味药,查阅起来也方便。”项温饱含期待。

项老太医从书案前站了起来,不太相信地打量着项温,“这个点子,是你想起来的?你那榆木般的脑袋,我想着应该不会能蹦出这么有用的想法。”他这孽徒,他可太了解了,空有一个好皮囊,中看不中用。

项温将徐瑾瑜往身旁一引,坦诚道:“这个是徐医士先提议的,她说这次药材入库,可以按照草、木、虫、鳞、禽、兽、金石等来分类,并且在架子上悬挂竹板,写上名称,标注外形,气味,方便以后入库对照。在她的提议下,我方有了刚才的点子。”

项老太医习惯性地抚了抚胡须,虽然已经满头银发,但是眼中却是总是泛着坚定而睿智的光芒,思考了许久,他凛声问道:“你可知,此事之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