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李记豆福坊门口就飘出了豆福汤的香味儿,同时一旁还另外支起两口锅,一口锅里蒸着馍馍,另外一口锅是平底锅,这平底锅是李秀琴前几日拿了图纸去铁匠铺打造的。
这会儿就见平底锅旁边的案板上,李红英与于忠勇之妻罗氏一个揉面,一个擀皮儿,一大盆萝卜丝肉馅儿放在一侧,李秀琴手头麻利地拿起一个面皮儿,三下两下就团出一个肥嘟嘟的小包子,一盖子包子包好醒发一盏茶时间后,她将平底锅锅底刷一层薄油,再依次将包子摆进锅里,锅热了之后,包子底儿很快就被烙成淡黄色,她又将早就备下的一舀子面粉水倒入锅里……
小半个时辰后,锅里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李秀琴将锅盖掀开,香气四溢,包子白白胖胖的,她拿了铲子将包子从锅里盛出来,翻倒在盘子里,包子底儿焦黄干脆,泛着一层油光……
“娘,这包子看起来好好吃啊!
烧火的小五口水都流出来了。
李秀琴笑骂了一句,你个小馋猫!
她拿了一只盘子,夹了四个包子递给小五,“尝尝这水煎包,好不好吃?”
“婶子,这包子叫水煎包啊!”
李红英也惊喜地问。
“是啊,来吧,都尝尝……”
说着,李秀琴就招呼了罗氏和于忠勇他们一起过来。
邻居芸姑,金老板,他们也都闻着香味来了,个个手里端了个盘子,排着队等着投喂。
李秀琴笑了,说,“几位高邻,我这可是赈灾的包子,咋你们高门大户的也要吃啊?”
“李娘子,可怜可怜吧,我们家里也困难的揭不开锅了啊!”
芸姑最是个喜欢玩笑的,当下装出一副可怜相,还形象地拿了筷子敲着盘子,边敲边念经似的嘟囔,大娘子,俺为了吃你这包子都饿了三天了,可怜可怜俺吧!
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这时,灾民们也都围拢过来了,有昨天来的,也有昨天没来过的,他们都听说了豆福坊李娘子是个善心人,她赈灾的吃食那可都是实打实的好吃,所以今天来的人是昨天的两三倍,很快赈灾摊子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不过,灾民们也没乱哄哄的跟没头苍蝇似的,李义与于忠勇早就在一旁指挥着把人排成规规整整的两排,大家依次端着碗儿,盘儿,安静地等着李娘子亲手盛豆福汤,水煎包,临走还送一个白白胖胖的馍馍。
整整一上午,李秀琴几个忙得连坐下歇会儿的工夫都没有,人来的太多了。
晌午时分,面没了。
前一日,李秀琴去购置了两百多斤面,她原打算着一天一百多斤面蒸馍馍怎么也够了,但来的人太多了,一上午面没了,包子馅儿没了,豆福也没了。
看着还不断往这边来的灾民,李秀琴吩咐李文腾,“三儿,你去买一百斤米来。”
很快,豆福坊门口架起的锅里又熬起了米粥。
面对饥渴难耐的灾民,李秀琴很歉意地说,“今日包子,馍馍都没了,你们喝碗粥垫垫肚子吧,明日我会多备下一些包子,馍馍,你们早点来!”
那些灾民们眼圈泛红,连连给李秀琴作揖,“李娘子,您可真是菩萨心肠啊,我们有口粥已经能救命了,谢谢您……”
有带着小娃儿的夫妻,还让小娃儿跪下给李秀琴磕头致谢。
李秀琴心里酸酸的,这都是被逼得没法子啊,不然谁会为了一口吃的就给人磕头?
“谁吃馍馍?这边有馍馍哦,免费供应的馍馍呀!”
这时,有人喊了一嗓子。
李秀琴循声看去,顿时面呈喜色,就见永亨粮食铺子门口,张老板摆下一个架子,架子上头放着一个大大的笸箩,笸箩里满满的都是热气腾腾的馍馍,很显然是刚在家里蒸好拿出来的。
佳和成衣铺的安夫人则摆出了她刚制出来的糖心果子,这果子是糯米面做的,咬一口软糯香甜,好吃得让人恨不能吞舌头。
福禄斋包子铺的金老板直接把后厨的笼屉搬出来,摞得十几层高的笼屉正冒着热气,空气中都回荡着包子的香味儿。
最豪横大气的是日日昇绸缎庄的老板娘芸姑,她正两手叉腰,吆五喝六地指挥着她家男人老侯把羊肉羊骨头往锅里倒,“哎呀,老侯,你快把火烧的旺一点啊?熬羊汤可很费时间,灾民姐妹们都饿了呢!”
“好,好,我马上把火拨旺一点!”
老侯也不嫌乎他那光动嘴皮子不动手的媳妇,蹲下身子往简易灶台里加干柴,火越来越旺,锅里的热气也瞬时升腾起来了。
“娘,他们这……”
李三郎傻眼了。
好端端的京都最繁华的街面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摆下了赈灾的摊子,各种各样的吃食儿都在如火如荼般的制作中,就是灾民们也目瞪口呆了。
他们扯了家小跪在当街,高喊着,“京都人,仗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