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回(3 / 5)

如今官人讲明其中利害,她这才明白,若三房也中了秀才,姨婆自然不会赶着下帖今日会面。如此便只剩大房,先不说许家肯不肯,江家大房主事,大娘子崔氏肯下聘?不如趁着如今风头势头小,将婚事敲定,日后若三房的争气,中了进士也做了官,那可是过天上日子!

柏氏一点即通,连连点头称是,又不住佩服姨婆的打算,方才曾似有责怪的意思也烟消云散,只觉脸色微烫。

大老爷抬眼提醒她道:“此事虽成,可到底还未下聘,也未请媒婆子说事,不如瞒了此事,婚姻之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待回了老家回了二弟家再打算,若现在巴巴得同妤儿说了,倒是先做起别人家父母了。”

“是了,待此事终了,咱家也好过了。”柏氏双眼含泪,婚事已定,妤儿的后半生,许家的荣光,终于都有了。

现且说正从外头回来的珉二,此时已是戌正。

两家在一处用完晚饭后各处散了歇息,珉二同娇娘子在后院赏月吃茶。

“可是有一则好消息要告知官人。”娇娘子的双眸如上空正泛银白的明月。

娇娘子将今儿柏氏解忧一事说后,珉二精神了许多,一双疲倦犯困的双眼明亮起来,“如此一来,可算是有了办法。”

娇娘子同他笑道:“那明儿我让人备了马车去庐州一趟,再捎信带过去,此事你明儿也同孙九说了,只管让他放心便是。”

因常年寒身晚归,又四处跑动,每到寒冬直至暮春,珉二手上冻疮也不见得好,此时他双手仍揣着一副从前娇娘子缝绣的鹅羽手套,只觉一股子暖流进了心窝子,一旁的娇娘子放下茶盏,起身道:“我再去煮一壶热茶来。”

珉二拉她坐下,“娘子坐,许久未同你说故事了。”娇娘子缓缓坐下,笑道:“官人想说什么?”

珉二同她述起一段自家的陈年往事,当年,许老太爷同自己祖父虽非亲兄弟,但干系深厚,自幼在唐州时,便在一块儿玩儿,祖母又同许老太爷是亲姊妹,三人便同在一处读书。

许多年后,祖父下聘许家,三书六礼迎娶祖母,此时许老太爷一家已是在京数载,做官多年,待祖父也终于功成名就,做官迁京后,又受许老太爷庇护照顾,官路平稳,未有坎坷。

直至有年间,祖母生子险些遇难,祖父被困宫闱不得脱身,只许老太爷提着纸灯,夜敲宫门,主动替祖父领了大内之事,之后便有了父亲,再有了自己。

数月后,许老太爷竟请郡唐州做知州,至今未知晓缘由,若干年后,祖父于大内秘事受困,不得圣心,随后被遣唐州撤去官衔,祖父携家眷南下,又受许老太爷恩惠,替他谋了一块地,得以永续香火。

此情千万重,铭心镂骨,盛德难忘,如今又有伯母为自家妻子解忧,便是许家有了千般万般的难事,亦是结草衔环,知恩必报。

珉二盯着茶盏里摇晃的明月,思量许久,娇娘子摩挲着他的手,温言道:“等过两日,店面整修完,何该先请伯父伯母,再有余下姊妹们,一起吃饭。”

春夜无细雨,只见京城繁华。

这日,珉二携妻,同许家一起出门。

“来京城许多日了,竟还未好好看过京中景致呢!”淑娴同淑妤坐在一块儿,一副欢天喜地的神态。

淑妤侧着身望去,窗牖上的穹灰色绉纱被风扬起一角,眸光里所见处,是京城此时最繁荣的景致,不觉动容,一时失语。

淑娴靠在她肩旁,神色向往,感慨道:“原来京城不分过节不过节,这会子天上还悬着纸灯呢。”

淑妤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隔着一条江,江面映着一座青石桥,桥上星星点点,原来是攒动的人群各执一盏纸糊的烛灯正喧哗。漫着的酒肉香浑着吹来的凉风将烛灯飘近来,又从头顶掠过,聚在不夜之天下,似是比明月亮。

淑妤撤回目光,她有些恍惚失神,乱花渐欲,心绪万千。

珉二家的店面在城南,众人用完晚饭,一听待会子一起去冠南桥看夜宴,乘瑄激动道:“前几日还同表哥说起,今儿竟有幸见了!”

乘瑄一路滔滔不绝,一旁的淑妤一语未发未曾动心,只待踏上冠南桥那一刻,不觉怔住,才知他方才那句十里长街十里市,灯火繁荣,星河一道江中央。

乘瑄也未停下脚步,又指着远处道惊喜道:“想必那座山就叫度玉!”

所有人都朝那处看去——如黑玉般不见葱色的高山耸立,覆云的山巅正俯视着这座十里长桥,亦有万家灯火。

“这么晚叫我们过去,母亲可知是什么事?”文迎收回目光,关上木窗,眸光停顿间还有方才见山的黑影,抬眼又看向身旁站着的母亲白氏。

白氏攥着一块泛黄的素白绢帕,拂在嘴边,轻咳了几声后,目光混浊,语气却有万般命令之意,“自然是为着你的婚事。”

文迎身体一征,如野草燃火的眸光霎时熄灭掉,“祖母已经相中了?”

东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