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缨不再看此后那一长串尚书省诸官的印鉴,只将那告身交还于谢徵,言语之间亦难免疑虑:“以一人同时领一郡的军政之权,这是前朝末年乱世时方才有过的旧例——不妙啊……”
“如今京畿之地诸王纷争,并州又有胡人作乱,依照战时旧例行事,也未尝不可。”
“纵然不言这些遥远之事,堂兄虽可谓高升,但这一纸任命未免来得有些蹊跷……方才那使者可曾说过什么?又或……他有何异样?”
谢徵仔细回想一番,道:“他并未多言。不过……我仔细瞧过他所携一应文书规格,三省所出的敕牒告身唯此一份,送去城中的,似应是吏部的通告文书。”
“如此说来……”谢长缨听得此言,似笑非笑地瞥了一眼云中的方向,讥讽似的笑道,“那位还当真是枉与他人做嫁衣了。”
谢徵自是无心打哑谜,直白道:“想不到成都王竟宁愿自洛都另派他人接手新兴郡事务……只是不知卢冀得了此等消息,又将如何作想了。”
谢长缨一时沉吟不语,末了低声道:“或许……我该去城里看一看?”
“你未必便能改变什么。”
“洛都的这番任命绝不寻常,眼下并州形势如此,倘若成都王只意在息事宁人,选择卢冀接手方为上策。”
“你想设法探一探他们的口风?”
“正是。”
“……也罢。”见她思虑既定,谢徵也不便再拦,只道,“你设法隐匿行迹入城便是。”
这一番话却是让谢长缨再次默然:自月初至今,因城中隐匿的羯人始终不曾被尽数消灭,城门盘查便仍旧十分严格。
也正是在此时,二人身后有看门的仆从疾步跑上前来:“二位,门外有客来访。”
谢长缨闻声回首,却见一顶简朴无华的青油布马车恰恰停在了府门外,寒风中微微扬起的帘幕之上,正绘着繁复的卷草纹徽记。
“……风氏商会?”
——
待洛都的使者入得城来,向郡府交付过吏部文书时,北地的天穹之上已是日色西斜。
“使者一路奔波,不妨便在城中歇息几日,待新任郡守交接过一应事宜后,再启程南下复命如何?”郡府官署之中,卢冀看过吏部的通告文书后,神色倒依旧是微笑着镇定如常,仿佛全无失望之意,反倒是热络地向着使者笑道,“寒舍虽不及洛都勋贵府邸考究,其间仆婢陈设却也聊可解乏。”
他说罢,便将一应文书收拢系好,交与一旁侍立的书佐由其归入卷宗库。
使者自是婉言推拒道:“这如何使得?我听闻新兴郡这一月来皆是仰赖您定计决事,如今若再劳烦于您,难免失礼。”
“阁下为天下事四处奔波,老夫也不过尽地主之谊,又岂来‘失礼’之说?”卢冀了然笑道,“更何况,云中之地近于边陲,如今还需向阁下讨教一番中原‘趣闻’。”
所谓“趣闻”,自然便是当今京畿之地的局势了。
使者原本亦是疲于奔波,加之近来乱象频仍,便尤为怀念昔日洛都奢华风雅的名士集会。他听得卢冀这番暗示,自然也不再推脱,只是应声道:“既如此,便有劳您费心了。”
“无妨。若是阁下有意了解一番郡中之事,老夫还可邀几位郡府官员并世族子弟同乐。”
“这自是客随主便。”
卢冀与洛都使者就此闲谈着先后离开了郡府官署。而另一边,先前接过了吏部文书的书佐也已行至卷宗库虚掩的门前,三叩门扉后仍不见主记史应声,便也唯有推门而入。
他循着记忆与各处书架之上的签子,仔细寻找着理应放置此类文书之处,却不意蓦地险些撞上自卷宗库深处走出的苏敬则。
“……苏郡丞?”书佐自是难免惶恐地低了低头,当先道,“下官奉卢家主之命前来归档吏部文书,原想将文书交与主记史,来时却并未见他,因此才……”
“自那位主记史殒命于月初的羯人之乱后,此处暂且无人接任,故而错不在你。”苏敬则在片刻的讶异过后,便重又谦和而得体地笑了起来,“交与本官便可。”
“……是。”
书佐闻言,忙不迭地将文书交与他手中,而后自然也不敢多问其他,立即便要告退离去。
“不必如此慌张。”苏敬则忽地笑了一声,语调依旧温和,了然地解释着,“前任郡丞遇害的案子今日方才彻底了结,本官也不过是来将一应卷宗归档罢了。”
此案在审过齐府之中几名不及逃亡的亲信后,很快便已真相大白:
八月初时齐仲膺察觉了前任郡丞私下调查之事,便以复核典农事卷宗为由,引其入府意欲利诱。只是不料这位郡丞偏是个公正之人不愿同流合污,双方争执之下,齐仲膺及其亲信便失手缢死了对方。
正因事发突然尸体难以稳妥处理,齐仲膺方才依着以往处理姬妾的法子,又将男尸埋入经年的几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