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裴笑也不完全无辜,因为其实不难猜到宋锱铢离开他之后可能会自己打听到家被灭门这件事,他当然也有过这样的猜想,只是从不敢主动去验证,最后也只选择了逃避到底。
归根结底,他是个怂包,而宋锱铢比他勇敢太多了,由此又回到当初卡文的点——
宋锱铢为什么最后还是会原谅他?
当年的我给不出答案,所以搁置了;现在能写完,也是因为后来的我有了答案。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依恋。
唉。
10
后记开头的时候,我说要九浅一深地写,所以九浅一深的什么,就落在“依恋”上。
这其实是一个有关依恋的故事。
那依恋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在这里引入一段崔庆龙老师的文字:
「1870年的一个夏天,在加拉帕戈斯海岛的南部海角,一位老人静静地注视着海面,在他目光掠及的海滩上,一只海鬣蜥正向着自己伫立的地方疾速爬来,这个生物似乎毫不惧怕这位才把自己丢入海中的危险男人,即使他的举动充满着伤害和威胁。这个男人叫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对于一个生命来说,还有什么比安全受到威胁更重要的事情呢?在达尔文的持续研究中发现,海鬣蜥爬向的地方正是它被母亲孕育的浅滩,达尔文只是那个把它从一个会得到母亲照料的巢穴里丢出去的人。
海鬣蜥的这一行为最后被依恋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和心理学家哈利·洛哈(Harry F.Harlow)等一系列动物行为研究实验所验证,即物种会天然地依恋养育者,这种依恋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和被照料,更重要的是获得安全感,尤其是在它们受威胁而感到脆弱的时候。这种依恋本能在人类身上被更为深刻地反映着,并且毕生寻求着。」
「人类自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一种毕生都无法改写的本能。这种本能让人类不得不依赖同类才能够存活,不得不依赖同类,才有意愿存活。
这个本能叫依恋。」
对于宋锱铢来说,她的母亲和父亲是她最稳定的依恋源,但六岁的时候被裴笑截胡了,从此裴笑就成为了她新的依恋源。
离家太久,她对家人的依恋在慢慢减淡的同时,对裴笑的依恋也在逐渐加深。
而裴笑曾经又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依恋源,唯一一次稍有动摇,就是密室那次,可他最后回来了,这件事反而给了她很大的安全感。
可后来裴笑还是走了,她的依恋还是断了。
丧失依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它让人丧失羁绊,让人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让人甚至不想孤独地活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
这个时候,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找到下一个依恋源;另一条路则是武装自己,戒断依恋。
宋锱铢走的是第二条路。
所以到开篇的时候,她其实已经强大到再也不需要依恋了,甚至自己都已经成为了小樱桃最稳定的那个依恋源了,但是她和裴笑重逢了。
去年和前年的时候,我就卡死在了这个问题上。
我不知道这个节骨眼上的她和曾经这么深依恋过的人重逢之后会怎么样,她会不会接受他,会不会原谅他。
所以最早在脑补初版大纲的时候,我问过自己一句话:失而复得真的是人间至幸吗?
但当时没有答案,只有回应。
我给自己的回应是:太疼了,我不想再想了。
所以就不想了。
但可能“太疼了不想再想”就已经是一种肯定了。
我没法验证,只是因为自己没这个福气。
直到今年8月6日的凌晨,我在姐妹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她和曾经承载过她最深依恋的人重逢过,所以我问她是什么感觉,她告诉我,就是在你见到他的那一刻,你的理性就开始崩溃了,最后会回到当时那种只有感性的状态。
我才知道,原来真的会这样。
所以换句话说,可能真的,裴笑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他回来,宋锱铢最后都会原谅他。
因为他出现的那一刻,她的理性就会全面崩溃,裸露的感性会不能自已地走向他。
被原谅可能是给过另一个人彻底依恋的人的特权。
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残酷的事,也是一件我真的很不想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事。
好在现实中的我不可能面对这个难题,这未免不是一种福气。
所以啊,得是福气,失而复得是福气,失也是福气,这就说明无论如何,福气都在,就看你认不认可啦!
最后祝福看到这儿的朋友,如果你仍有依恋,那衷心祝愿你依恋长存;如果你的依恋已经断裂,那就先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