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的份。
董双从来都清楚,自然没有和她争论。
洗了把脸后,跟着一起干。
做饼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光和面就够麻烦的,因为面和好后,需要倒入奶奶调好的槐花汤,再和一遍,这样可以保证槐花饼的香味,之后擀皮,擀出来的皮,还要不薄不厚,干干好,摊的时候才能熟,三人一起,足足忙活到九点半快十点,才把前奏完成,可以起火,摊起来。
摊是需要技术的,姑姑和董双都不会,两人只有看着奶奶在罩子摊的份。
奶奶动作熟练,一会翻个面,一会翻个面,最后两面都金黄酥脆时,洒上些芝麻,第一个槐花饼就大功告成。
“来来来,双双,可以吃咯~”奶奶将第一个好的饼放到框子给董双。
“我也要吃”姑姑在旁撒娇道。
“好好好,吃,你俩一起吃,奶奶再摊。”
奶奶边忙活,她两边吃。
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因为许多年前,就是这样,奶奶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一群人帮她干,等到做的时候,都会齐刷刷的坐在小凳子上,等着吃。
也会默契的照成,奶奶摊的不够他们吃的情况。
首先是东西太好吃,其次是人越多,越热闹,就越有那种争抢的劲,到后来东西吃完了,几个人也该休息了。
家常家常,家里经常有的事情,极为家常。
第一个饼两人炫完后,眼巴巴期待着下一个。
奶奶就好像是养了两个小馋猫一样,回头时,总能瞧见她俩笑着眨眼睛。
又一个出锅。
两人赶紧放到自己面前,闻着。
槐花饼摊熟后,外焦里嫩的,一闻,扑鼻而来的就是槐花的味道,还有芝麻的香味,简直就是人间绝美!
“还是跟小时候一样,嘴馋。”
奶奶继续下一个,对着她们说,摊好这些东西,已经到了十一点多,她们两个吃的速度已经赶不上奶奶摊的速度,框子里留下了一堆的槐花饼冒着热气。
“去给隔壁的奶奶送点吧,双双。”奶奶道
“好啊,那我也给周叔叔送点,好吧?”她手里还拿着饼吃着,呆头呆脑的
“好。”
奶奶应下,用塑料袋给她装了两袋,一袋五六个,分别递给她“去吧,骑上奶奶的自行车,快去快回哦。”
“好”
少女领过东西就往院子走。在过道骑上自行车,袋子自然的挂在把手上,骑下家门口的小坡,风带起她的头发,自由潇洒,嘴角笑起来,眼睛里都有光在闪耀。
父亲去世后一年来,董双只有在镇里才会像盛开的花朵笑的张扬清脆似乎对她而言,镇不是镇,而是精神寄托,这里有她寻求依旧的食量,只为给她的食量。
邻居家很近,一分钟就到了,邻居家只有一个年迈87岁的奶奶,董双和邻居家的奶奶含蓄几句,就去周荣北家。
周荣北的家在东边一条街,她骑车十分钟的功夫到了门口,幸好是秋风,大中午的,不至于让她热死在路上。
门口停着车,她下去后到院子就大声喊“周叔叔,周荣北。”
话音刚落,就有人从客厅出来。
“荣北,你妹来找你了。”
出来的不是周叔叔,而是周荣北和他的同学。
都是大学生,穿的阳光正气的。
“你怎么来了,双。”他走下抬价,到她跟前,董双反应极快的给他东西“奶奶刚做的槐花饼,让我来给你送些,周叔叔呢?没有跟你一起回来吗?”
“切,谁在大城市里生活,闲的没事总往家回呀,还不是为了…”同学双手抱胸,一种悠然自得的语气说道,话到一半,让某个人的眼神扼杀了回去。
“叔叔在那住习惯了,很久没有回来了,最近几乎都是只有我回来,对了,你吃了没?午饭。”少年看似自然的接过,实际上,逃避型的敷衍了没能全部说出真相的问题来,随后伸手给后面的同学“给你,尝尝,她奶奶做这个可是一绝。”
同学接过,不客气的拿出来就吃,一口下去,连连夸奖。
董双害羞的脸都红了起来,客气道“没有了奶奶就是经常做,就有手法了,要是觉得好吃,我有机会也学学。”
两人笑起来。
董双反应过来就与他告别“既然你同学在,我就先回去了,有事再见。”
“刚好我们也要出去,我送你回去吧,反正我出镇,刚好路过你家。”周荣北跟在后面,同学只好紧随其后,虽然有点猛不丁,但也无话可说。
他们一人一辆摩托车,跟在骑着自行车的少女身后,像她的守护者。
摩托车的嗡嗡声,导致董双在前面并听不清骑摩托车的两位少年说了些什么。
“我们可是要去酒吧,可不能迟到了啊。”同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