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西面,有一座荒凉又繁华的小城。繁华又绚烂,这里满是经商、进贡的人们,满是华丽的贡品和货物,熙熙攘攘。荒凉,多数人来来去去,不过是旅人,是过客,繁华的表象后,终究是寂静,是荒凉。
城中,是喧嚷的,就连城边的村落,也是热闹的,冬天很寒冷,也没能阻挡住人们来往忙碌的身影。姜中安赶着几匹骆驼,气喘吁吁地将一批货送到正在建造的崖洞前。正卸货时,只听得一名女子前来问询身边的督管,是否经卷阁缺几名掌记,她的一名表妹意欲前往。那督管只言语:“此事我也无权决定,你须去问乔四郎,待他来时你去问询吧。”那女子附和着,转身便走了,姜中安上前去将经卷阁一事问询清楚,心中便有了一些笃定的想法。
待到卸了货,牵着骆驼回到村里,借了纸和笔,修了一封书信,在路边逢到熟识的进城的驼队,便托他们转送。
姜珞收到信时,已是次日未时,热烈的阳光照射到她身上,她仍然觉得有几分寒冷,虽觉得不十分妥当,她并不想回到那个艰苦、满是荒野的地方。可是此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便又托送信的人带了口信,答应了下来。
姜珞为何要答应自己不太情愿答应的事情?一是父亲在信中言辞恳切,让人不忍拒绝。二是她确有数月余没有收入,虽不知这份差事如何,也未尝不可一试,遂答应了下来。
姜中安夫妇听闻送信人带来的口信,心中欢喜,稍一商议,姜中安便不顾一日的劳累,前往东面山坡上居住的姜阿荣家中。姜阿荣乃是姜中安的表兄,虽是隔房,可是两家居住相隔不远,平日来往也颇多,姜阿荣家中准备了酒饭招待。姜中安吃饭时将姜珞欲回一事说了。姜阿荣也未推脱,谈说间便应承了,询问了姜珞近日情况,与姜中安一同把酒畅谈。姜中安为何来此?只因姜阿荣与捐赠建窟的叶娘子的表兄有几分交情,使他去说,此事定大差不差,姜阿荣念及兄弟之情,没有不答应之理,遂姜中安一向他开口,便一口应承了。
姜珞当日回到居所,将往日所拟自荐信作了一番修改,又誊抄了一遍,按照姜中安信中所言交到了城中叶莲花所设差署。
乔归义将叶耀玄差人送来的信阅读了一遍,却不知信中所言姜珞是谁,又问身旁的差役是否收到姜珞的自荐信,差役回道:“并没有,没有叫姜珞的送信来。”这个叶耀玄正是叶莲花的表兄,不愿以此事劳烦叶莲花,遂径直将此事告知了乔归义。乔归义正欲前往洞窟,又带着一名差役一同赶往筑窟的山前。
筑窟的督管赵福崇听闻乔归义来了,匆匆忙忙赶去迎接,将筑窟的一些状况禀报。乔归义听完,就禀报的情况与他商议了几句。又问是否有姜珞的信件送来,赵福崇说没有,之前有人问起,好像也是姓姜,是不是他的女儿?如果是他的话,我听说他的女儿只有十六七岁,不知道肯不肯来...二人说着又一同来到洞窟内查探。见了负责建造修筑工艺的严佑衡、薛怀义等人,乔归义又上前询问情况。这个乔归义乃是叶莲花前丈夫的亲妹夫,叶莲花在城中有茶叶、香料、食店、客舍等众多生意打理,所以筑窟的事物几乎皆交由乔归义决定。
乔归义巡探完洞窟修筑情况,正值晌午吃饭的时间,又同一众工人一同吃了饭,才返回城中,到差署理事时,差署的人才将姜珞的自荐信交与他,略看了一看,字迹工整,语气诚恳,颇是合意,虽有心性不定,婚事未定,将来易有变数之嫌,亦决心过几日与她回信。
之后两日,乔归义又收到洞窟的木工受他侄女之托送来的自荐信,乔归义略看了一眼,字迹歪斜难辨,错字累累,语义含混,连纸张也残缺不全,遂退还予那木工,那木工一路追随说情追至屋中,又自顾将信件与其它人的放在一起,乔归义见他坚决,方才收了。姜珞自将信件送出以后,并未十分挂怀,每日依旧写诗作赋,看书读经,写信与人论文谈道,收到乔归义送来的回信,有几分诧异和惊喜,又深知那村落里的艰辛苦楚,亦有几分悲愁。
姜珞打点了一些物品回到家中,姜中安夫妇见了也是欢喜,忙忙为她安排饭食,姜珞本来还有一名弟弟,名为姜火焱,只因近几月在城中作工,所以并未得见。
此次选拔人选已定,村里常有人谈及,口口相传,有人十分不解,姜珞一名年幼的女子,又无亲友在乔归义手下做工,究竟有何神通,竟能得此职位?姜珞并不十分在意,甚至有几分苦恼,对她而言,这并不是什么理想的选择。
只因后日便要前往洞窟做工,所以第二日,姜珞借来表妹家的毛驴,学骑一日,第二日一早便骑着它前去。姜珞此前只骑过骆驼,马匹,毛驴虽也能骑上,但常常不能驾驭,这一日虽是十名劳累,但好在她聪颖过人,也算是学成了,姜中安运了半日的货物,途经一户极远房的亲戚家时,又顺道前去问询姜珞与谁一同值守。那人听了顿有不悦之色,愤愤地应付了几句,姜中安见了,也匆匆告辞走了。叶莲花原在山上还有开采金石的营生,此人正是半山腰采挖金石之人,应十分卖力讨好,叶莲花对他也多有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