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历史军事>从李元芳开始> 第三百一十四章 正好替薛仁贵平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四章 正好替薛仁贵平反(1 / 3)

二馆六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贤馆。

弘文馆是李渊在武德四年设立,初名修文馆,后来李世民即位,改称弘文馆,学生有数十名,大多是皇族勋戚子弟,跟着学士们一起研读经史。

崇贤馆则是贞观十三年设置的,是太子学馆,隶属东宫,相当于为太子培养下一代的文士人才,李世民对于李承乾是真的没话说。

六学则指的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前三学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属专科性质,都属于国子监。

六学已经很不错了,但相比较起来,二馆自然是大唐的最高学府,最顶尖的贵族学校,不仅太子和皇子在里面读书,学生还都是皇族贵戚及京官中的高级子弟。

基本得有个穿紫袍的好爸爸,才能进得去,名额很是稀缺,二馆加起来,大概也就收六七十名学生,入学年龄一般在十四岁到十九岁之间,及冠就不收了。

而里面不仅能陪太子读书,还可以接触到各种学士,由其他官员兼领,五品及以上称学士,六品称直学士。

所以李彦派出郭元振和安神感来二馆六学找人时,郭元振就很兴奋:“我们不仅可以找学子,还可以请学士一起去啊!”

安神感却不看好:“这群二馆学子,眼高于顶,我九弟以前还被他们辱骂过,一怒之下跑回凉州,险些惹出祸事来……”

郭元振问道:“你弟弟考中明经科,铨选一年后,去了哪里任职?”

安神感道:“他既不愿意回凉州,又不想去内卫,去外县基层当县尉了,说要好好历练历练,娘娘劝不住,阿耶倒是挺赞同的。。”

郭元振就是偏远县城出来的,其实很难理解这等人的心思,但甭管别的,夸就是了:“你弟弟如此有志向,将来一定会有大成就的!”

安神感听了果然露出笑容:“是啊,九弟很有出息。”

郭元振转回话题:“别担心这些二馆学子不来,这可是来我内卫实习的大好机会!”

安神感一怔:“实习?”

郭元振道:“这是六郎教我的词,就是提前感受内卫的工作,不发俸禄,但为以后入职积累经验,我们平日里,也该多收点实习生,将工作选择性的交付,让他们多多参与,多多历练。”

安神感初听觉得不错,但仔细想想,这不是妥妥的打白工吗,不禁有些无语:“六郎的闲散,你倒是学了个十成,都想到让实习生来替工了……”

郭元振笑道:“他们可乐意得很呢,想要成事,要会得人,这并非偷懒,而是两全其美。”

安神感知道说不过这位,也不再辩论,转而看向去处:“那若论关系亲近,我们应该先去崇贤馆找人吧,当年太子殿下编辑《瑶山玉彩》时,里面不少学士也出过力的,六郎家中不是还有殿下赠予的《瑶山玉彩》嘛……”

郭元振摇头:“弘文馆排在崇贤馆之前,我们如果先去崇贤馆,万一以后传出,难免被弘文馆嫉恨,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要注意,不能给六郎惹麻烦。”

安神感这才恍然:“对对,是我疏忽了,我们先去弘文馆。”

郭元振微笑:“如果弘文馆人员不合适,我们可以再去东宫的崇贤馆嘛,内卫实习的好机会,还是要留给亲近的人。”

两人入了馆内,发现众学子正在校理图籍。

这里是洛阳,不是长安的本馆,随着太子东行的学子和学士也不是全部,在这空荡荡的大殿中,就有些冷清了。

但就算人数稀少,无论是学士还是学子,都十分投入沉浸,或在书架前阅览,或在案桌上写字,手中的黄纸,身侧的墨水,都散发出清苦香气,很有学习的氛围。

由此可见,这些人出身虽然极为尊贵,但绝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如果是喜爱文学的士子,待在这样的地方,别提多舒服了,安神感也下意识放轻脚步。

郭元振没什么感觉,按照正常姿态走了过去,向四方行了一礼:“内卫李机宜麾下,武德卫郭元振,拜见诸位。”

这個自我介绍相当好使,主要是前面五个字特别响亮,原本沉浸在书本里,根本不愿搭理两个绿袍官员的学士和学子纷纷一怔,纷纷起身走了过来,还礼道:“见过郭武卫!”

安神感也跟着自我介绍,双方见礼后,郭元振微微一笑:“我俩此来,是奉李机宜之命,邀请学士入内卫指教,邀请学子入内卫实习的。”

学士自不必说了,本来就是五品官员,看的是李彦的面子,立刻道:“指教不敢当,李机宜若有需要,尽管说明便是。”

而那些学子有些诧异:“郭武卫,不知入内卫实习是何意思?”

郭元振解释道:“这是李机宜的尝试,已经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认可,让有才之人提前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