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石岛的历史并不算长,只有明朝的时候才有人陆陆续续在岛上生活,最初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风浪的缘故在这里避风,后来在岛上发现了淡水,就是赫赫有名的两眼井,之后就有人定居在这里。 清末民国的时候,岛上接连遭遇了旱灾,岛上的那点儿土地实在养活不了这么些人,不少渔民就离开了榆石岛,到其他地方讨生活去了,有些人家是全家都走,有些则是独自一人离去,不管怎么走的,这里终究还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那些高大的榆树永远是他们难以忘怀的乡愁。 这些离家的孩子始终保持着这种乡愁,当家乡来人的时候,自然是非常欢喜,听闻家乡有困难,也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 王老先生就是这样的爱国华侨,虽然他身在异国他乡,却始终挂念着祖国的变化。 国家对于这些爱国华侨也是非常重视,他们不仅仅是两国友好交往的友谊之桥,还是各种先进技术的引荐人。 这本来就是一场非常普通的见面会,祖国代表团与华侨代表们进行联谊,代表团向大家介绍祖国的发展和现状,希望广大华侨多多回家乡看看,现场非常的热烈,不少人对祖国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示高兴。 此外,代表团也毫不忌讳地指出了当前国内一些发展落后的项目,希望华侨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技术和资金,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支持。 “您是王老先生吧?”正在仔细翻看资料的王老先生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个中年人,是代表团的成员。 “我是!听您的口音这么亲切啊,应该不太远吧!”王老先生虽然离家几十年了,依旧没有忘记这熟悉的乡音。 “是啊,我看过您的资料,我就是临市的!” “哎呀呀,这是家里来人了啊!”王老先生顿时热泪盈眶,“我这有足足三十多年没有回去了,也不知道发生什么变化了!” “是啊,现在家乡变化不小,虽然跟国外有些差距,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一定会发展得更加美好!” “是是是!我前些日子还说有机会已经要回去看看家乡呢!” “那太好了!我这次来特意给您带了一件礼物!”中年人立即拿出了一张照片。 王老先生接过照片一看,瞬间老泪纵横。 照片上的海岛被葱翠的榆树覆盖,近处是码头上的渔船,渔民们正在搬运着新鲜的渔获,远处是鳞次栉比的房屋,整洁的街道赏心悦目,还有那些行走的人群。 “这是榆石岛?”老先生一眼就认出来,这张照片是生养自己的故乡。 “是啊!这就是榆石岛,这是我的一点儿私心,我家孩子的同学正是榆石岛的子弟,听说我这次要来这里,可能会跟您见面,就托我送来了这张照片,希望您能够回去走一走、看一看,能够为家乡出一份力!” 王老先生看着手中的照片感慨不已,“我上次回国的时候还是将近三十年前,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家乡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我听说现在榆石岛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不仅可以自己发电,有些人家还买了电视机,大家的生活都很不错!” “那就好、那就好!”王老先生拿着照片不断点头,“也不知道我能够为家乡做点儿什么?” “或许我还真能为家乡做点儿工作呢!” “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王老先生顿时讲道,“在国外这么些年,我心里一直挂念着家乡,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那我就有些不好意思了,您应该知道榆石岛最大的难题就是缺水,但是海岛找水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全省大旱,到处在找水,榆石岛这边儿实在顾不上,您如果有可能的话,能不能帮忙给榆石岛找个地质队?” “又是旱灾!”王老先生顿时痛心不已地讲道,“我当初背井离乡,就是因为发生了旱灾,榆石岛的用水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也多亏了党的政策好,要不得有多少人还跟我一样被迫离开家乡啊!” “是啊!这件事情本不想惊动老先生,可是榆石岛毕竟地方太小了,现在又是全省大旱,许多地方都要比榆石岛更缺水!毕竟您的名望在那里摆着,只有您能够引起关注来!” “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在国外呆的时间长了一些而已,即便不是旱灾,榆石岛的用水也是个大问题!这事儿我责无旁贷!”王老先生看着照片,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代表团很快就回国了,带回了不少爱国华侨提供的信息,有许多当前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重要项目,也有不少能够改善民生的计划。 当然更多的华人华侨想要回国看看祖国的变化,顺便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投资建厂,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炎黄子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