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夕嘴里,袁讷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夕对他一看就很有好感,不将这人跟解朗等世家子弟同等看待。不过,经阮一独的眼睛,他是根本看不出来他有什么不一样,他就是他最不待见的那一类养在庭阶的芝兰玉树里最典型的那一个。
因此,当何夕飞快地下了时楼,朝着袁讷那边跑去,而阮一独自从知道她不是不带侍女而是没有侍女之后,不得不紧跟在她后面时,他望着立在远处、挺拔如璋的袁讷,一边迈步,一边不情愿地瘪着个脸。
“袁大哥!”
袁讷听到女子叫他,颇为意外地转头,看是郡主,他朝她弯腰,露出微笑:“又碰面了,郡主殿下。”
他很快便看到后面隔得远远的企图让人忽略掉他存在的阮一独,袁讷同样向着他微微欠身,报以尊重的笑意。
他面前一个剃头的老姑子格外面熟,何夕忍不住多看她两眼,突然一下,她认出来,这不就是半月前那个失了儿子的妇人吗?怎么转眼之间舍了头发成姑子了?
她急于想问,但是好像这种事又不好开口问的,话到嘴边变成一句:“……袁大哥在这里做什么?”
倒是袁讷落落大方把这姑子介绍给她:“你也认得的,这位婆婆连着失了两位亲人,无处可去,我看三空寺也差不多跑空了,只剩下一个老主持守着,婆婆说她情愿入寺,帮着做些擦洗的活计,我觉得也是个好去处。”
“两位——”何夕惊讶,又一次语塞,有些伤心事,她总是不能摆到明面上讲出来,没想到那婆婆温和地接过话头说了下去:“儿子他爹年纪大了,儿子送了没几日也跟着去了。如今孤身一人,能得一安稳处过活,都仰承两位恩人。”
她说完话,低了头入寺去,何夕再看袁讷,袁讷目送着她,眼睛里面亮闪闪的。
“令堂的病——”
何夕知道袁讷之所以现在还留在城中,完全是因为他的母亲病危,根本挪动不了,袁讷极孝,母亲走不了,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走的。所以看着失去孩子的两个老人他才会从自家找出木材给素不相识的人治丧,实在是共情的缘故。
可是何夕看着他,心里却萦绕担忧,袁讷是袁氏如今唯一出挑的儿郎,他如此执拗不肯相让,不知要在这城里守到什么时候,又会面临怎样的境地,她一想到,便不能再直视袁讷挺拔锐利的脊骨,如竹一般,是容易劈折的。
不过眼下说这些未免太自寻烦恼了,她听袁讷低声说些母亲状况,实则一句也没听清楚,直到袁讷问她:“……我听说前面石小将军的仗打得极好,他年纪虽小,不曾想是心思缜密、指挥若定的人,假以时日,也是跟他父兄一样的将才。”
听到“父兄”二字,何夕感到眼皮一跳,她回看了阮一独一眼。
她向袁讷问道:“你也去伤兵那里了吗?”
“是啊,又有谁会比这些刚从前线撤下来的人更清楚战情呢?”
那可不一定,何夕想起她不止一次在生尘堂里寻人探问,得到的消息全都不一样,甚至还有完全相反的说法,有一个人说孟津关是主战场,蔡勰采用火攻烧敌人的战船,立刻就有一个躺着尚且哼哼唧唧的士兵反驳,说小平津关的火势才大,把正片天与河都染得红彤彤的,甚至城管上的守军眼睛都映红了。有的伤兵手上被烧得稀烂,可是他说是举着烧红的长铁矛去戳妄图打水道摸进城关的敌人才伤着的,可他说法又破绽百出……
无论如何,何夕没能说服自己相信任何一个人的说法,她越是探问,就越是担心前方石翎的真实处境,因为不论这些伤兵怎么说,他们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他们身上的伤是越来越重,而她已经一连听了三天像雷一样的攻城之声了。
“怎么了?”袁讷看她脸色不好,想要伸手扶她一把。
阮一独大跨步抢上来,把何夕拎到一边。略向袁讷点个头,随即低头向她凑耳朵去,听她咕哝了一句:“不成,我得自己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