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来这里后就出了几个读书人,虽然根是农民,但家中有了功名,也算是跨越了阶级,经过三、四代的积累了,也称得上是个书香之家。为回馈乡里,更是在县城开办起了私塾,颇有名望。
不过到林栀祖父时,家族稍有没落,如今到他父亲这儿已经到以私塾为业养活一大家子的光景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林家也算薄有资产,祖上留下来的书籍、田产、商铺足够一大家子生活了。
林家好以五行为子女取名,到林父这一辈为“金”。原身的父亲名为林文铮,考中秀才后,除了继续勤学苦读外,还接手了家中的青木学堂,成了乡里稍有名望的林夫子。他还有两个兄弟,其兄名为林文钧,是甲榜登科的进士,如今在通州府任通判;其弟名为林文锺,一项不习读书,喜好算学,在县衙作起了账房先生。林家三个儿子也算事业有成。
林母吴菁,是金溪县柘冈吴氏旁支的嫡女。作为金溪望族,柘冈吴氏以族大富甲一方。林母虽是旁支,与林家也算是门当户对,硬要说起来算是如今的林家高攀了些。
到了林栀这一辈,为“木”,她名字中取了“栀”字,还有几个兄弟,取得都是些松、柏、梓、樟之类的。就着这些寓意美好、高洁的树,可劲取名、可劲薅。
林栀把这称之为林家取名的恶趣味。
——
“哎呦,吴娘子,你家栀栀又坐门外等林郎君了。”隔壁邻居王婶子拎着篮子路过,见状忍不住招呼几句,上前摸了摸林栀的头。
林母忙起身回道:“王嫂子,你还不知道呢,这孩子好几天没见着他爹了,想她爹了。”
“婶婶好。”林栀一见人,就甜甜的张嘴喊人。
王婶子从篮子里拿出几颗糖,一把塞进林栀手里。
林母吴菁见状,连连说道:“这可使不得,你留着给家里人吧。”
“这也没几颗,家里几个小的已经得吃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就让你家栀栀收着吧。”
林栀看了看林母,见她实在推脱不开,便身子挨着王婶子感谢道:“谢谢王婶婶,您人真好。”
王婶子见林栀不忸怩,大方方的,不禁感叹:这秀才公家养的女儿就是不一样,瞧着白白净净的,模样更是周正,小小年纪便有了几分秀才娘子的风范。这眼睛呀亮晶晶的,一看就敞亮,是个好孩子。想到,小姑娘病刚好,又是一阵怜惜。
林栀喜欢这个婶子。虽然她老是爱揪她的脸,但是她给她糖呢,这可是纯天然无任何添加剂的糖呢,可好吃了。在家,林父林母都不让她多吃的。
远处的孩子们见王婶子发糖,嘴都馋了,有大胆的更是大声嚷道:“王婶,我们也有吗?”
王婶子闻言,含笑道:“去去去,我就这几颗,没有了。前几日林郎君公可给村里都送了糖呢,怎么你家大人没给你们。”她可是见家里人喜欢,今早才上县城专门去买的呢。
林家夫妇待人和善,平日里没少帮衬村里人,又是读书人,自是受人敬重。
孩子们想着几天前的那糖,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一溜烟的跑着回家吃糖去了。
“这些毛孩子,就是见着你们来了才来这边玩,不然呀就到山里去了。”王婶子对林家娘俩道。
林父眼看着晚饭的时辰就要到了,立马从里正家离开往家赶。这几日刚来村上,难免有些人情往来走不开,他都连着早出晚归好几天了,所幸这是最后一天了,他可以好好陪着妻女了。刚走到门口就见到心爱的妻女都站在门口等他,心里一阵妥帖、抚慰。
“王婶子,没事,这瞧着热闹呢,栀栀也欢喜。是不是呀我的栀栀!”林父道。
林栀闻言立马起身,欢欢喜喜地抱住她爹的大腿。
“阿爹,你可算回来了。”
“阿爹的宝贝女儿,等急了吧,”林父含笑地看了看林母,一把把林栀举高了抱在怀里。
林婶子,看着来人,她可不打扰,眉眼带笑的回了家。心里连连感叹,这一家子可真羡煞旁人了。
林父林文铮,今年二十又四,一贯的风度翩翩,气度不凡,再加上在县城做了夫子的缘故,自带几分严肃,不怒自威。有时虽也脾气冲,性子撅,但吴菁林栀都不怕他。
最喜研究经书,在读书一道也算勤奋刻苦,虽参加了几次会试,但都屡屡落榜,眼看往上走没什么建树,便安安心心地做了学堂的夫子,教书育人,不辱没十年寒窗苦读的这一身学问。
总得来说,林家父母都是很好的人,对她十分疼爱,遇到她们是她林栀的幸运。
仔细想来,她之所以没被发现换了个芯子,除了四岁孩童天生的生理因素外,大概就是她对他们的这一份孺慕之情为真,那一颗稚子之心还在。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大学生肉眼可见的清澈的愚蠢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