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神童(1 / 2)

周遭的嘈杂在他提笔写就时,便消失了。

村里人虽世代耕农,但也是能认出那是字的,虽不知具体是什么意思,但不妨碍他们觉得方二小子是个神童,竟能无师自通,写字作诗。

还没等方父再质疑他写的诗,这时一个破布长衫的落拓书生从门外挤进来,看着地上方二写的诗就连连赞叹道:“诗写的不错,文理皆有可观之处,这表达的侍奉双亲、团结邻里的意思,看得出是个好孩子。”

来人正是村里的穷秀才,柱子他爹方帷。见柱子跑着从他书房拿出纸笔,便也跟了过来。

大家见秀才都这样说,也是连连赞叹,直呼他们方家祖坟冒青烟了。

林栀看了看文稿,在心里默读了几声,只觉得也就一般般了。她受几千年来无数能人志士名传千古的诗词熏陶过的诗词鉴赏水平,让她说不出违心话。这临场发挥、老生常谈的主题,她也在作文考试的时候写过,不足为奇。

不过,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一个五岁的小孩能提笔作诗,都是一件令人惊叹的事情。反正她五岁的时候还在看动画片,她是万万不能做到的。

里正制止了方父还要争抢的心思,把笔墨纸砚还给方帷后,便差人带方二去找大夫了。

方父见状,也是气愤地拎着酒壶,回屋去了。

见事情已成为定局,围观的人逐渐散去,大家仿佛已经饱餐了一顿,脑袋里只想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尽快分享出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他们今日可是亲眼见证了神迹的诞生,是值得吹一辈子牛的。

地上的纸张被遗落,风轻轻卷起,细微的尘灰覆盖在墨迹上。

走之前,林栀想了想从地上捡了起来,卷在了怀里。

一时之间,方家出了个神童的事,口口相传,啧啧称奇。

连原本对村里的事儿不甚关心的林父林母都知晓了,还有人上门同方父讨教这件事。

林家虽只是暂居在村里,但村里知晓林父是书香之家的举人之事,也不在少数。

林父作为读书人,对相互探讨诗词之事自然欣喜,断然不会拒绝。

“林郎君,可曾听闻神童之事?”今日来人是里正。

林父望了望案几旁,放书画的卷缸里一卷微微带着写泥土的纸稿。

前日,他家栀栀带回来的。

林父回道:“确是略有耳闻,说是方岱之子无师自通,提笔作诗立就,里正也知。”

“林郎君,有所不知,他写诗用的笔墨是方秀才小儿拿去的,起初我也是抱着不妨让他一试的心态,一来绝了方岱之心,二来也是像看方家小子是否有天赋。没成想就见到方二小子提笔作诗的一幕,方秀才说他诗句文理皆通,立意也不差。在下亲眼所见,也觉得奇哉。”

里正越说越心潮澎湃,有些与有荣焉。他是村里的里正,自然希望村子里人才辈出,且他娘求到他这里,他要忠人之事。

里正随后又道:“昨日,我与乡上其他秀才考校于他,说出上句,他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可见天资聪颖,他才五岁,往后悉心教导必成大才。”

林父闻言,说道:“方叔竟然如此说道,可见传言非需,当得这神童之名。”

里正姓方,也是方岱本家。

“不满林郎君,在下确有所思。蒙学之事无非读书习字,习字之事他已有所通悟,读书之事便成他当下所需。村上之人才疏学浅,怕是无力教导于他……”

方里正未尽之言,林父已然明白。

时下向学之事蔚然成风。蒙学读物无非《三字经》《千字文》之类,可本本都是家中珍宝,大多不愿借于旁人。要想更进一步必然需要饱览全书,这乡野之地,根本无力维继。再者,笔墨纸砚所需花费也是大头,若是他家小资产,家人也愿看护倒也无妨,可方岱必然不会为他考量,仅靠里正之力,也只能供他上社学。

社学乃是几个村共同出资供村中适龄儿童开蒙之用,教书之人大多为村上的落拓秀才,学识不高,所教之事也都是些初浅的道理,对天资过人的神童来说,无所进益。

若是得遇名师悉心教导,自然迎刃而解。可名师哪是那么容易遇到的。

里正来此怕也是想求他相帮。拳拳爱才之心,跃然于表。

林父心生敬佩,可里正所求之事,他还需考量,便道:“方叔所言之事,某已然所知,容在下斟酌一二。”

言尽于此,里正便告辞离开。

林栀躲在门外听闻,只觉有一道晴空霹雳劈在她心头。

无师自通、指物作诗,这听着分外耳熟啊。等等,金溪县、方二,五岁……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予之,即诗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①

林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