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民书院>女生耽美>三国寻龙记>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东莱太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东莱太史(1 / 2)

第二百六十七章东莱太史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明.罗贯 海船离开夷州,一帆风顺,驶入浩瀚的太平洋,古称东巨洋,无人能够越过。大海船绕过群山交错的闽越地区,航行的路线折而向北。陈龙望着东面似乎空无一物的海面,那边不远,应该是著名的钓鱼岛。 海船虽慢,却有着陆路不可拟的优势。在陆地隔着千山万水的两地,从海路过去,却是一马平川。相信夷州对面的闽粤地区,也生活着一群土著,可能夷州的土著稍微开化一点,但夷州有了陈龙的科技,将来很快可以席卷闽越,建立起新的政权。 冬日的大海平平静静,西南向的信风懒洋洋的在大洋吹拂,将陈龙的大海船吹入东海。沿海路北不过五六日,已经到了宁波与杭州湾外海区域,确实陆路要快捷多了。 东海的风浪罕见地大洋还要大,特别是船只进入了岱巨洋之后。岱巨洋,是后世岱山和巨山间洋面统称,以风大浪高著称,小型的海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浅滩礁石密布,大大增加了航海的难度。 在这样的环境下,深夜船老大也不敢贸然行船。此夜海船停靠在一个小岛边落锚。海面开始刮起了大风,乌云渐渐掩盖了满天星辰,竟是罕见的冬季风暴。 风暴缓缓移动,风力随着乌云移动的速度渐渐加强,波涛卷向这边,卷向那边。大海船随着波浪漂向这边,摇向那边,让船的人吃尽了苦头。桅杆下的船舱开始灌入了海水,海浪如同瀑布般从甲板来回掠过,虽然帆锁早已降下,却仍被狂风吹的破破烂烂,裂开一个个大口子。 前浪过去了,后浪又涌来,大海船似乎在拼命地挣扎,忽然呼啦一声巨响,拉锚的巨绳显然不堪重负,被风暴拉断了。大海船拼命的摇晃起来,随着波浪,追逐海流,不知道飘到什么地方去了。 陈龙光脑的海图,红线拼命的向东北方延伸。显然大海船随着风浪已经向遥远东方的大洋深处飘去。陈龙无可奈何的看着红线延伸,心想,如果红线延伸到日本,难道自己要先去统一日本列岛 陈龙将甄宓绑在船舱里的床榻,凭借着绝世的轻功,冒险出舱了甲板。狂风暴雨和漫天巨浪瞬间打湿了陈龙的衣服,浇的如落汤鸡一般。陈龙左右环顾了一圈,却发现自己完全无能为力,只能任海船漂流。在大自然面前,人力有时而穷,只能听天由命。 在风暴的席卷下,他们的船在大海疯狂摇晃,似乎随时都会倾覆。海水开始在船舱漫溢,众人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陈龙只好把甄宓和一众女眷搬到最高的舱室,其他层舱室几乎都是下半身都泡在水里,大兵们苦不堪言。新造的大海船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全靠结实的铁钉加铆隼结构对抗着风暴的拉扯,居然完全没有散架。 终于熬过了这狂暴一晚,转天早晨雨住风收,晴空万里,整个大海恢复了平静,空气清新,美景如画。空气清澈得似乎像透明一样,大家却都已经无力起身来欣赏这美景。陈龙自己奋力起身,被紧紧的绑在床的甄宓仍然昏迷不醒。陈龙出舱,将舱壁漏水的地方用布堵严实,间吕常等人终于挣扎着来帮忙,后来能帮忙的人越来越多,船老大把破破烂烂的帆锁找出来,想办法修修补补,终于重新升起了船帆。 陈龙在新旧海图对目前的地点,竟然发现海船已经处于日本九州岛和大汉青州之间的大大海正。陈龙强压下把海船开到日本去的冲动,利用破烂的船帆向西航行而去,终于把船开进了一个安全的天然港湾。一个个女眷终于走出了船舱,最后,小李师师蓬头垢面瘸着出来,第一句话都是:“我再也不要坐海船了!”倒把众人都逗笑了。 港湾景色优美,陈龙在光脑里的地图查看,这个港湾处于后世的烟台市附近。而三国时期,离这里最近的郡县应该是青州北海郡东莱县。看见东莱这两个字,陈龙双眉不由一轩,立刻想起了三国里武艺排名前列的东莱太史慈。 看来这场风暴,是天注定自己先到了青州。暂时远离原战乱的计划,被天这样打乱了,既然如此,既来之则安之,陈龙决定在东莱登陆,看看能不能有缘与名将相逢于草莽。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自小弓马熟练,尤其箭法精良。身长七尺七寸,一副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自少胸有大志,十分好学,后来经县民推举,担任奏曹史,时年仅二十一岁。北海相孔融之,于是数次遣人动问太史慈的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适逢孔融为对付黄巾军,出屯于都昌,却被黄巾军将领管亥所围困。太史慈从出外返家,母亲对他说:“虽然你和孔北海未尝相见,但自从你出行后,北海对我赡恤殷勤,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如今为贼所围困,你应该赴身相助。”于是太史慈留家三日后,便独自径往都昌而行。当时贼围尚未太密,于是太史慈乘夜伺隙,冲入重围见孔融,更要求他出兵讨贼。孔融不听其言,只一心等待外援。但外救未至,而贼围*。孔融乃欲告急于平原相刘备,可惜城无人愿出重围,太史慈便自求请试一行。孔融便道:“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说难以突围,你虽有壮志,但这始终是太艰难的事罢?”太史慈答道:‘“昔日府君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府君恩遇,方才遣我来相助府君之急;这是因为我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